制度、人力资本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人地矛盾的加剧、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启动、民工荒的出现、城市化率过半等;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三农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制造业危机问题、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日益减少的问题等。这些现象与问题都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再次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中国的转移过程伴随着制度转型的过程,制度限制和人力资本限制让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迁移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本文从制度分析与人力资本两个角度讨论转移过程,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作出分析。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存在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争论,结构主义聚焦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的价格刚性、劳动力过剩、资本等的不足、无限供给弹性等特征,强调经济的非渐进性、非连续和非均衡性,突出了宏观结构的作用。新古典主义则聚焦于城乡工资差、预期收益、理性选择、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流动等概念,以个体或家庭为分析单位,强调通过市场的边际调整和对市场的修补达到经济均衡,突出了微观选择的影响。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争论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与数量之争、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之争、城市化滞后与超前之争、刘易斯转折点之争、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之争等。在理论框架上似乎一边倒地选择了结构主义。中国经济具备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相关特征,结构主义更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但是本文认为,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其特殊性,转移过程伴随着转型过程,所以制度因素非常重要,不能被剥离出分析框架之外。本文先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描述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如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接受教育和培训情况、收入水平、就业信息获取方式、输入地输出地分布、居住情况、消费情况、权益保障情况等。然后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转移过程和特征做比较。发现中国的转移过程呈现出一些独特的规律:城乡差距较大、存量大、转移迅速;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域间的转移不一致;转移质量低,收入无法维持在城市的基本生存;人力资本禀赋低;永久迁移规模小等。这些特殊规律用二元经济理论无法全部作答。也就是说,二元经济理论在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时一定遗漏了一些特别重要的变量,找到这些变量,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特征就更容易把握。这些变量就是制度与人力资本。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强制性制度包括:国家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战略、城市优先战略、生产优先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土地、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制度等。重工业优先造成工业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城市优先造成农村的落后;生产优先造成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较少,国家必须把农民留在农村从而减少消费需求;创新型国家战略忽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地位是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结果、忽视了产业必须符合要素禀赋的问题。土地制度中人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破坏,导致了逆城市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土地零碎化,不利于现代生产要素流入农业。户籍制度导致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无法一致,客观上造成了以牺牲转移质量换取转移数量突破的转移方式。就业制度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质量低和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缺失。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导致转移后劳动保护不足,失去了社会安全网的庇护。住房保障制度缺失导致转移后的居住条件非常差。在这些制度限制面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出于降低成本的经济行为选择来弥补转移过程中制度供给的不足。这些制度创新或经济行为选择包括:乡镇企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土地制度创新、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双轨制)、物物交换、“隐性补贴”、“城中村”居住等。在制度和结构因素占主导地位时,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决定和就业状况影响不显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转移方式导致对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不足,他们面对一条“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民工荒的出现、工资的上涨、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的到来,让中国有了回归新古典主义的条件,意味着人力资本开始成为工资决定的主要因素,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意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处于不利的竞争条件下。在引入对制度和人力资本的分析后,本文建立了“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次要市场,由于“两栖式”转移、“隐性补贴”、“城中村”居住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成本优势,所以城市居民不愿进入;城市居民由于制度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面临少数高技能农村劳动力的微弱竞争。转移过程中的强制性制度障碍、诱致性制度变迁后的路径锁死都限制着跨市场流动。跨市场流动的可能性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工资上升,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双轨制)、“隐性补贴”、“城中村”等现象消失或转移者人力资本禀赋上升。刘易斯短缺点的到来为跨市场流动创造了条件,它引起本文最后的讨论,即如何创造一个一元的劳动力市场。为了迎接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到来,不但要克服强制性制度的障碍;还要通过提高转移质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等,克服诱致性制度变迁带来的路径锁死。为了促进先进的生产要素流入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革新都要进一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距,让产业之间的劳动力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流动,实现高质量转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尝试建立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转移模型,并重点讨论了转移中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讨论了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与条件,对人力资本在转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自2004年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项目在青海地区实施以来,项目参与学校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变化。然而,项目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尚无系统的研究,并且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测
国际专家公认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城市地下空间蓬勃发展的世纪。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地上与
农药水乳剂是不溶于水的农药有效成分及其溶剂组成的油相借助乳化剂的作用,在有足够高的能量输入时,以微小液滴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的一种农药剂型。农药水乳剂以水作载体,大大
近年来,针对公共健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频频爆发,如何提高药品的可及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TRIPS协议是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条约,它所建立的高标准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孕产妇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名在璧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200名未参加任何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
硫酸钙晶须是一种正在被广泛应用的添加组分,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干燥是制备硫酸钙晶须工艺中的重要步骤。为了探究微波干燥方式对硫酸钙晶须干燥的可行性,首先阐述了微波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成为困扰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难题,因此,如何发展中小企业经济、如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如何使中小
质量检测是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活动。它分为空气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检测、环境质量检测等。质量检测有时也可以称测试或实验,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