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 trachomatis)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人感染后可导致多种疾病。C. trachomatis感染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并导致多种临床症状,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在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迅速增加的今天,C. trachomatis引起的NGU已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所导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年增加,已成为公共健康的隐患之一。虽然C. trachomatis导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病率的高低不仅和年龄、职业、文化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有关,还和居住地的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人口流动性等因素有关。C. trachomatis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菌素,在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治愈率超过了90%,但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C. trachomatis感染失败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可能与临床抗菌素的滥用以及C. trachomatis产生耐药性等因素有关。为了解张家口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C. trachomatis患者的分布特征以及C. trachomatis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我们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到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C. trachomatis状况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采集宫颈拭子标本,并对患者的年龄、职业、居住地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登记;标本先经超高倍显微镜进行初筛;然后针对C. trachomatis编码主要外膜蛋白的omp1基因合成引物,通过PCR对初筛可疑标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标本是否有C. trachomatis感染,并对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布描述和统计学处理;再将PCR检测阳性标本接种于HeLa单层细胞中,培养沙眼衣原体,保存菌株;最后,选取临床常用的6种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测定这些抗生素对C. trachomat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确定C. trachomatis对这些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收集标本1183例,PCR检测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约为2.11%。对患者的登记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处理后发现,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性活跃期的女性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段:职业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服务行业和个体户的感染率较一般的干部、公务员高;避孕措施中安全套的使用较其它避孕方法对C.trachomatis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另外,本地区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C. trachomatis城乡差异方面不存在显著性;从标本的采集部位方面的分析显示,阴道分泌物和宫颈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6种抗菌素对C. trachomatis分离株的MIC值(μ g/mL)分别为:阿奇霉素0.063~0.250、克拉霉素0.004~0.064、多西环素0.063-0.250、米诺环素0.004~0.016、莫西沙星0.015~0.120、左氧氟沙星0.031-0.250,根据药敏判定标准,分离的C. trachomatis中未发现抗菌素耐药株。可观察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 trachomatis包涵体的外部形态也会发生改变,由椭圆形,变成不规则形。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了张家口地区C. trachomatis感染情况及影响感染的因素,提示临床常用抗生素仍可用于本地区C. trachomatis感染的治疗。摸索出了泌尿生殖道感染C. trachomatis的筛查方法和临床株的培养方法,成功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实验室的C. trachomatis药敏研究方法,保留了临床菌株,为C. trachomatis的其它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