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2AlC/Al2O3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元层状化合物Ti2AlC具有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例如,低密度,高熔点,高的杨氏模,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易机械加工,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得Ti2AlC成为潜在的高温结构材料,可应用于高温元件,合金表面的保护涂层,电触头等。然而,与传统的二元碳化物陶瓷相比较,Ti2AlC的低硬度和低强度限制了其在结构元件领域的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Ti2AlC的力学性能。本文以Ti-Al-TiC, Ti-Al-TiC-Mo和Ti-Al-TiC-MoO3为反应体系,采用原位热压反应,在1350℃,制备了Ti2AlC,(Ti1-x, Mox)2Al固溶体材料和(Ti, Mo)2AlC/Al2O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显微镜分析(SEM)、能谱分析(EDS)和热重分析(TG)等测试研究了不同体系的反应过程,及不同添加物对合成试样的微观结构、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900-1400℃氧化温度范围内,(Ti1-x, Mox)2Al固溶体表面氧化层的微观结构。(Ti1-x, Mox)2Al固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Mo含量的(Ti1-x, Mox)2Al固溶体试样的物相组成为Ti2AlC和含Mo相。固溶体的反应过程为:Ti和Al反应生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Al和Mo反应生成Mo-Al金属间化合物,之后Ti-Al和Mo-Al金属间化合物同TiC反应生成(Ti1-x, Mox)2Al固溶体。单相Ti2AlC和(Ti1-x,Mox)2Al固溶体的晶粒尺寸相似,这表明固溶强化对Ti2AlC晶粒大小的影响很小。随着Mo含量的增加,(Ti1-x, Mox)2Al固溶体的晶胞参数c急剧降低,晶胞参数a基本保持不变。(Ti0.80, Mo0.20)2Al固溶体的维氏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48GPa,363.60MPa和5.78MPa·m1/2,与单相Ti2AlC相比较,其分别提高了44%,34%和136%。(Ti, Mo)2AlC/Al2O3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Ti,Mo)2AlC/Al2O3复合材料的反应过程为:Ti和Al反应生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Al和Mo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Mo。之后金属间化合物与剩余的Ti和Al反应生成TiAl过渡相,最后TiAl和TiC、Mo反应生成(Ti, Mo)2AlC/Al2O3复合材料。原位生成的Al2O3使基体尺寸呈亚微米级,且基体分布均匀。基体尺寸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与单相Ti2AlC相比较,添加MoO3含量为13.81wt%试样的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25%,69%和146%。在900-1300℃氧化温度范围内,(Ti1-x, Mox)2Al固溶体表面氧化层的微观结构表明,Al原子向外扩散形成内层α-Al2O3保护层,Ti原子向外扩散形成外层TiO2(金红石)。在1300℃,TiO2晶粒开始溶解,表面出现面缺陷。氧化温度升高到1400℃时,氧化层外层为混合的TiO2和Al2TiO5,内层为α-Al2O3。同时氧化层出现空腔和裂纹,这是由氧化层各物相间的体积变化和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少量的Mo扩散到氧化层中,但没有形成氧化物。在1400℃,氧化层疏松,空腔和裂纹为氧快速地进入基体提供了通道,导致氧化加剧。
其他文献
立方氮化硼(cBN)薄膜拥有十分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金刚石薄膜相比较,温度低于1373K时不会与铁系金属材料反应,同时具有宽带隙(6.4eV)、高的击穿电场强度、低的介电常数,较易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用量较大的抗生素已成为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本研究分别以三嵌段共聚物PEO_(20)PPO_(70)PEO_(20)(P123)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紫外辐照还原制备了介孔RGO/Ti O_2(P123)及介孔RGO/Ti O_2(PVP)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B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