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疾病等造成的颌骨缺损十分常见,深入探讨其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与躯干四肢骨骼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同,颅颌面骨发生于颅神经嵴源外胚间充质,具有独特的膜内成骨机制,外胚间充质在成骨向分化中表现出不同的Hoxa2(homeobox a2,Hoxa2)基因活动特点,Hoxa2在颅颌面骨发生中未发现表达,但在躯干四肢骨中呈阳性表达,外源性Hoxa2可致下颌骨转型为舌骨。由此提示,成体颌骨与躯干四肢骨在组织再生修复机制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实验在建立大鼠颌骨及胫骨缺损自限性愈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分别对其缺损区愈合骨痂中Hoxa2基因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颌骨独特的再生修复机制。方法: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于大鼠左侧下颌骨及胫骨各制备约4mm大小的缺损,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作为对照组。术后3天、7天、10天、14天、21天各处死一组动物,分别取出下颌骨及胫骨缺损区愈合骨痂用于组织学检测及RT-PCR。用10%多聚甲醛固定,10%EDTA脱钙,石蜡包埋后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Hoxa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缺损处骨痂及对照骨组织总RNA,以Hoxa2 mRNA第636-880碱基序列设计引物,β-actin为内参,采取RT-PCR扩增,检测Hoxa2 cDNA表达。结果:术后7天,组织学上见到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术后14天,缺损区已基本被新骨代替,但与原正常骨仍有界限;术后21天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界限。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胫骨组织均扩增出片段长度为245bp的目的基因条带,为Hoxa2 cDNA基因片段,半定量PCR分析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强,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颌骨组织均未扩增出Hoxa2 cDNA目的基因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胫骨均可在细胞中发现Hoxa2分子表达阳性,实验组表达明显增强;对照组及实验组颌骨均未发现Hoxa2分子表达。结论:1)大鼠下颌骨及胫骨4mm大小的缺损能够自行骨性愈合。2) Hoxa2在颌骨再生修复中不表达,而在胫骨骨再生修复中表达增强,提示颌骨再生修复可能存在独特的分子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