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颌骨及胫骨缺损再生修复中Hoxa2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疾病等造成的颌骨缺损十分常见,深入探讨其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与躯干四肢骨骼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同,颅颌面骨发生于颅神经嵴源外胚间充质,具有独特的膜内成骨机制,外胚间充质在成骨向分化中表现出不同的Hoxa2(homeobox a2,Hoxa2)基因活动特点,Hoxa2在颅颌面骨发生中未发现表达,但在躯干四肢骨中呈阳性表达,外源性Hoxa2可致下颌骨转型为舌骨。由此提示,成体颌骨与躯干四肢骨在组织再生修复机制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实验在建立大鼠颌骨及胫骨缺损自限性愈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分别对其缺损区愈合骨痂中Hoxa2基因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颌骨独特的再生修复机制。方法: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于大鼠左侧下颌骨及胫骨各制备约4mm大小的缺损,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作为对照组。术后3天、7天、10天、14天、21天各处死一组动物,分别取出下颌骨及胫骨缺损区愈合骨痂用于组织学检测及RT-PCR。用10%多聚甲醛固定,10%EDTA脱钙,石蜡包埋后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Hoxa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缺损处骨痂及对照骨组织总RNA,以Hoxa2 mRNA第636-880碱基序列设计引物,β-actin为内参,采取RT-PCR扩增,检测Hoxa2 cDNA表达。结果:术后7天,组织学上见到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术后14天,缺损区已基本被新骨代替,但与原正常骨仍有界限;术后21天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界限。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胫骨组织均扩增出片段长度为245bp的目的基因条带,为Hoxa2 cDNA基因片段,半定量PCR分析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强,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颌骨组织均未扩增出Hoxa2 cDNA目的基因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胫骨均可在细胞中发现Hoxa2分子表达阳性,实验组表达明显增强;对照组及实验组颌骨均未发现Hoxa2分子表达。结论:1)大鼠下颌骨及胫骨4mm大小的缺损能够自行骨性愈合。2) Hoxa2在颌骨再生修复中不表达,而在胫骨骨再生修复中表达增强,提示颌骨再生修复可能存在独特的分子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近些年,高管天价薪酬、零薪酬事件屡见报端,引起公众一片哗然,针对公众的持续质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其他部门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不及时治疗会累及牙髓,造成疼痛、咀嚼效能下降、不美观等许多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龋病三级预防的理念在发展中国家尚未普及,许多发展中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像其它主要粮食作物一样,有益矿质元素含量不高,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增加粮食作物中可被利用的矿物质含量是公认的解决矿质营养缺乏的有效办法。本文利用小麦亲缘种、不同粒色的姊妹系、若干普通小麦及其DH群体研究了籽粒Fe、Zn、Cu、Mn含量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不同品种间籽粒动态发育过程中Fe、Zn、Cu、Mn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小麦制粉及其馒头加工过程中Fe、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病例正畸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研究,找出颏部位置形态在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并分析颏部位置形态对临床矫治设计判断拔牙
目的 体外研究利用喷砂技术对脱落金属托槽的不同底板处理后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旨在为喷砂技术作为一种临床脱落托槽的重复利用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20
目的:即刻种植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而如何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恰当的处理,从而达到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是种植修复医生面临的新挑战。本课题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