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政府最低收益担保与超额收益分配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府投资需求的不断加大,PPP项目作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孕育而生。PPP项目投资数额大、运营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等特点。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会对项目提供最低收益担保与投资者共同分担项目风险。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研究等诸多原因,使得PPP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收益担保额度过高,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二是项目超额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缺乏科学性。针对两类问题,本文采用实物期权的理论,通过B-S模型,研究发现特许经营项目收益的漂移率较高,政府特许权协议中实则蕴含着很多的期权价值,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通过期权博弈理论建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运用VaR函数,对政府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量化。确定不同的风险偏好下所对应的最低担保需求量。考虑到政府能够在项目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参与项目超额收益分配,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的资本金收益率较高。因此可以适当给予不高于社会边际成本而与投资者实力相应的特许价格。最终将需求指标和价格指标相结合,确定项目的政府最低收益担保。超额收益分配是以收益的分享与风险的分担相对应为原则。没有考虑当项目实际需求越来越接近社会需求饱和点时投资者所需付出的努力是成倍增加的。当达到收益支出的平衡点时,投资者会放弃继续努力。如果政府想要进一步增加项目的社会效益,应该通过激励和惩罚来打破这个平衡。基于政府的互惠偏好,建立阶梯式超额收益分配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十足进步,但是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却进展缓慢,众多文物由于缺乏相关保护正在遭受各种损害。与此同时,政府在文物修复中的集中管理及资金缺乏也
1. Introduction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English for a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 creating an applicable test to show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business English is in need. The purpose of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