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作为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其农业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经历了很大变迁。研究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其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发展程度如何,对保障区域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回顾了该市自建国以来城镇化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进程,随后在结合了几种经典的城乡关系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深入解读了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农业发展协调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农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实证分析对2000到2015年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形成对武汉市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研究表明:(1)新的世纪里武汉市农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程度较好;(2)二者实现了由共同处在较低水平的相互协调,向共同发展为高水平的协调进步;(3)长期来看,城镇化综合水平较农业发展进步更快;(4)要维持长期的协调稳定,必须给予农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解决好资源紧张、结构转型、农产品商品化方面的困难。研究结合荷兰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农业长期保持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1)升级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2)适应市民产品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3)壮大农业合作组织,实现产供销一条龙;(4)打造多功能型农业,培育推销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