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托夫》鼓舞了一大批的中国读者,其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也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演变过程。路翎,胡风理论的实践者,与罗曼·罗兰有着相似的精神气质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第一章主要论述罗曼·罗兰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说明路翎在何种情况下“遇见”罗曼·罗兰的。罗曼·罗兰作品和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地传播一方面与当时的战争背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人的迫切需要一个精神向导的心理需求有关。本章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揭示路翎接受罗曼·罗兰思想的必然性。第二章主要从蒋纯祖和约翰·克里斯托夫的命运思考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探索蒋纯祖思想的局限性。路翎与罗曼·罗兰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在文学观念上存在着多处契合点。路翎接受罗曼·罗兰既有他自身的个人原因也有当时的社会原因。童年的不幸以及成年后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路翎和罗曼·罗兰的创作具有相似的关注点和创作特色。第三章主要介绍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从《财主底儿女们》的创作起源追溯罗曼·罗兰对于路翎创作的影响,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尤其是路翎作品中人物的“原始强力”与约翰·克利斯托夫的“生命力”的相同和相异处,并揭示他们作品中对“人的灵魂的开掘”的不同深度。我们在看到两部作品相似处时,更发掘作品的不同之处,从东西方人信仰的角度揭示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总之,路翎与罗曼·罗兰在很多方面存在契合点,本文对两者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路翎,从而认清历史,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