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ICU中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及管道细菌污染情况,从细菌定植水平对该类息者口咽部、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内定值细菌的来源进行分析。讨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条件下呼吸机管路最佳的更换周期。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试验的方法,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中选择2010年9月-2012年5月机械通气时间≥10天的患者,按照出生年月的单双数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每7天、每10天更换呼吸机管道,并留取标本。对照组:38例上机时留取呼吸道痰培养标本及口咽部分泌物培养标本,第3天和第7天再分别留取痰培养、口咽部培养标本及管道采样(Y型接口处、吸气段螺纹管、呼出积水杯冷凝水、湿化灌),并进行细菌学检测。试验组:30例上机时留取下气道内痰培养标本及口咽部培养标本,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分别痰培养和口咽部培养及管道采样(Y型接口处,吸气段螺纹管、呼出积水杯冷凝水、湿化灌)。进行细菌学检测,连续两次培养同一优势菌株确定病原菌。  结果:  1.综合ICU患者开始机械通气时有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感染以G-杆菌和G+球菌为主,前三位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7.2%)、金黄色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9.4%)。  2.对照组38个病例中有1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1.6%;每1000个机械通气日VAP发生率为13.5‰,试验组30个病例中有8例发生YAP,发生率为26.7%,每1000个机械通气日VAP的发生率是11.8‰。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机管道各部位不同采样时间的细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从患者口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和微生物60%以上可以同时在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因此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为同源感染可能性大。  5.两组湿化灌仅检测到少量细菌。  结论:  1.使用加热型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呼吸机管道系统更换周期可以延长至10天。  2.下呼吸道内分离到的细菌和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口咽部,所以管道内的定植菌可能不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原因。  3.呼吸机管道的细菌阳性率不随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呼吸机管道的更换周期无关。  4.做好口咽部护理及气囊的护理,预防消化系统菌群移位,做好手卫生及严格无菌操作等综合措施是预防VAP的关键。  5.延长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至10天,即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又可以减少劳动时间成本。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发病时间在3-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静脉溶栓时间窗从原<3h延长至3-4.5h其溶栓率的变化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尝试应用维生素C静脉滴注作为辅助性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观察疗效、副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方法:  在本透析中心282例患者中,选择39例
目的:探讨腹部多发伤患者引流液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腹源性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发病24小时内的腹部
背景和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生物力学压力与生物耐受性失衡的结果,所以治疗的原则就是恢复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目前手术治疗主要是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及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