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大陆新一轮海外移民潮的发展,在中国闽浙、东北和一些内陆省份兴起了若干的新侨乡。本文界定“侨乡”是这样一个区域:侨乡是在某一个地区,由于某一个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而在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的作用下,导致家乡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生态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一般来讲,侨乡的形成和变迁是移民个人及家庭跨国实践的结果。  延吉市是我国最大朝鲜族聚居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我国朝鲜族人口最多的县域。20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以来,延边人利用地缘、人缘和族缘优势出国打拼,在当地出现了持续20余年至今未间断的赴韩移民潮。目前在韩延边人约有15-17万人,占延边朝鲜族成年人口的1/4。由于赴韩务工、跨国实践和侨汇的影响,短短20余年间,延吉从贫穷落后的边疆小城,一跃成为一座富裕、繁荣、韩国味道浓郁的朝鲜族新侨乡。延吉市作为朝鲜族少数民族侨乡的兴起可能不同于一般汉族人口为主的侨乡,它的形成和变迁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殊性。  跨国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的一种研究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移民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本文通过运用跨国主义理论视角,以延吉朝鲜族少数民族聚居区赴韩务工、返乡、互动、迁移、定居的当代跨国实践为考察重点,管窥延吉新侨乡现象。本文主要使用文献研读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提供一个跨境少数民族跨国实践的个案,丰富现有侨乡研究,并尝试在国家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纬度下,讨论延吉侨乡人民的认同特征,深化学界对少数民族侨乡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