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民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他们的发展趋势不仅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主流农民工的特征、社会定位和生活状况,更会影响到我国社会城镇化的整体进程。城市人眼中的“外地人”、家人心中的“城市人”,尴尬的边缘化处境决定了他们有着比老一辈更强烈的城市融入的需求。在关注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融入这一问题时,笔者发现文化生活融入困难是目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选取这一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整个设计思路清晰,首先是对武汉市少数民族散杂居格局的一个概述,然后是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特点的陈述,随后是提出该群体文化生活融入的主要困境、并结合具体事例探讨困境的主要诱导因素,最后以社区支持为视角针对各种原因给出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该群体更好融入城市文化生活,适应城市价值观,在文化与心理上都能实现市民化的转变。 文化生活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自发进行的一项休闲娱乐或学习生活,它能帮助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出来,是个体在精神和身体上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文化生活在一定社会情境下进行,由于交往对象、互动目的不同,往往内容、娱乐方式也有所区别。在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探讨过程中,本文借用社会互动中的情境理论,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在熟悉情境和社交情境中讨论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现状,发现该群体的文化生活具有明显“新生代”代际特征、较强的群体趋同性、与宗教联系密切等特点。随着对问题探讨的逐渐深入,笔者接着从城乡文化生活差异、文化产品消费方式难以融入、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心理障碍难以克服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该群体的文化融入障碍。 任何社会问题的诱因往往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具有关联性的,因此笔者从职业、收入、消费、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等多种方面来探讨分析该群体的文化生活融入困境。经过分析、筛选,笔者从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空闲时间、宗教信仰影响、社会资本匮乏、社会的排斥、民间组织的缺位等多方面来详细论述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各种诱因对文化生活融入造成影响的运行机制。 在对策的探讨阶段,本文以社区为融入切入点,以满足该群体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紧密围绕社区管理机制的完善、社区职业培训的开展、社区舆论对该群体形象的重塑、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宽、各组织间的合作等方面来展开论述,帮助该群体逐步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