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英译本隐喻翻译研究——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有效的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主要的认知手段。它以相似性为桥梁,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在完成对本体认知的同时兼收生动形象之美。而隐喻的翻译,一直是译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根据关联理论,人类的语言交际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对发话者而言是明示过程,对受话者而言则是推理过程。成功的话语交际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是受话者根据明示信息寻求最佳关联,识别发话者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观,隐喻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它是一般话语,属于语言的阐释性用法,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翻译是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元关系的明示推理交际活动。这种双重的交际活动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译者的任务就是根据关联原则成功推理出原作者意图,以符合广大目标读者认知环境的方式将原作的明示信息以最佳关联的方式呈献出来。换言之,最佳关联是衡量隐喻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它受制于两个次原则:译者要确保他所呈现的信息在他的能力所及范围以内是最佳关联的;不能给译入语读者增加不必要的推理努力。  论文采取理论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最佳关联原则的两个次原则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衡量,分析其英文翻译是否达到最佳关联,并对未达到的提出了改译意见。研究发现,最佳关联原则的确是判断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优劣的有效尺度。
其他文献
夏目漱石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立意深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梦十夜》是夏目漱石的前期作品,是依托梦境的文学创作。国内外学界对《梦十夜》的研究涉及爱情、命
由于小说翻译中风格不对等之难点,所以这种现象在诸多方面都缺乏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作者采纳利奇、申丹等学者的文体分析方法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试图在对翻译实践中产生的文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南方作家,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及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虚拟的约克纳帕
英语分裂句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该句式通过自身的分裂结构将句子中的某一部分凸显出来,从而成为焦点。在语用上,人们常常利用分裂句对某种事物进行强调,因而,从语用学角度来说
本文基于词汇衔接理论以及 Barnhart(1981)和罗竹风(1986)分别对Heart和“心”的定义对小说The Scarlet Letter中的Heart和姚乃强译本《红字》(简称“姚译”)中的“心”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