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菊苣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苣是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习用药材,维语称卡申纳,蒙语称克库其其格.菊苣黄酮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植物类黄酮制剂,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及保护心血管等方面的生物学功效,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考察菊苣黄酮的性质,本论文采用天然的菊苣为原料,对菊苣黄酮的提取、含量检测、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构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通过预试验可以确定菊苣茎、叶、根,花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单因素优选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菊苣各部分中总黄酮进行了最佳提取工艺筛选,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即为: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1:40(W/V),提取时间为2h,回流温度为7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各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菊苣根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75%,茎、叶,花次之。通过对几种树脂的考察,认为AB-8树脂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经AB-8树脂富集后,产品中总黄酮纯度为28.94%,而上柱前样液中总黄酮纯度为9.80%,提高了2.95倍,达到了富集、分离的目的。在纯化效果上得到了突破性的成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菊苣茎中的黄酮,打孔吸附法初步分离富集,用聚酰胺- Sephadex LH-20等方法从菊苣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了两种化合物(化合物Ⅰ、Ⅱ),经薄层层析,H-NMR,C--NMR等色谱分析法初步鉴定了其中一个化合物的结构,确定是为3’-羟基-4’-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二氢黄酮,在此前国内没有出现有关研究成果,在菊苣黄酮分离纯化过程中首次发现此化合物。尚有一个化合物正在鉴定中。采用平板打孔法,滤纸片法测定了菊苣叶、茎、根乙醇提取物,打孔吸附洗脱溶液(不同浓度)及化合物1(10%浓度)对常见的几个污染细菌和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菊苣根,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强,醇提物对受试真菌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根、茎醇提液对受试真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但菊苣叶乙醇提取物对受试真菌没有较明显的抑制能力。大孔树脂80%乙醇洗脱物对大肠杆菌显极强的抗性;大孔树脂100%乙醇洗脱物对所有的供试菌表现出极强的广谱抗性,尤其对黑曲霉等真菌。单体抑菌效果试验中化合物1的10%(10mg/ml)溶液没有对任何一个供试菌表现出抑菌能力。
其他文献
<正>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分解粗纤维生产蛋白质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且发展迅速。应用微生物的作用开发泥炭饲料资源是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解决蛋白质饲料紧缺的很
《<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一文选取《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剔抉和爬梳,希冀能清理其准确
HACC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质量控制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文中介绍了CCPs在HACCP体系中的重要性,综述了HACCP体系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本论文结合伊利公司的生产实
背景: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PM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疾病,由Guillet在1988年首次报道。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发生于躯干前后、边界欠清的椭圆形色素减退斑,可于近中线
目的: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是一种含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
会议
槟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芋的深加工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试验先对槟榔芋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几个关键点进行研究,包括预冻温度、升华界面最高
埃及艺术反映了古代世界最持久的艺术传统之一。托勒密时期的埃及有着一个独特的制高点,在这一时期马其顿人充当埃及人的法老。希腊化文化的到来大规模地促进雕塑的发展,是埃及
了解手术病人的术中需求与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评价。方法通过自制《术前访视问卷调查表》、《术后问卷调查表》,对20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问卷调查,并实施围手术期全程
产能过剩不仅阻碍了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剧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而市场退出障碍是导致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市
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存在高度异质性的疾病。AML的发生是由髓系白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和凋亡抑制所致,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如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