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8年,我国乡村人口有9.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全国共有34301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到2008年底,全国仍有200多个乡镇、4.8万个村庄不通公路,1.3万个村庄没有通电,1000万人仍为无电人口,4万个村庄没有通电话,300多个乡镇没有卫生院,1.3亿农户燃料问题尚待解决,超过60%的县没有达到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接近一半的建制村没有通自来水,自来水累计受益人口不足6.3亿,超过40%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核心,建设新农村归根结底就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研究表明,基础设施的物质存量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据测算,中国基础设施资本的产出弹性约为0.695,具有明显的增长推动效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启动农村地区巨大的潜在消费、扩大内需,进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我国农村基本建设财政支出虽然数量上持续增加,但投入数量不足,2008年全国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1506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2.4%,且多数投向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等。据测算,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约需资金4万亿元,可见,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项目融资是一种有限追索权或无追索权的融资方式,在国外基础设施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应用,15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村基础设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应用项目融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性。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按照经营性和成本补偿能力的强弱分为财政主导型、财政补助型和财政引导型三类,其中财政引导型基础设施是应用项目融资的主要对象。本文对项目融资机制运行中的政府担保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直接融资机制、间接融资机制、转移退出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提出研究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据此确立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阐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相关理论知识;第三,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基础设施资金需求进行了简单的估算;第四,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如何构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第五,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机制构建提出政策建议;第六,在文章的最后,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对其融资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