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DR1(G26677T/A)、GSTP1(Ile105Val A/G)、CDA(A79C)三个基因通过测序法检测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6例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3人,对照组23人。通过检测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MDR1(G26677T/A)、GSTP1(Ile105Val A/G)、CDA(A79C)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根据检测结果对实验组患者选用敏感度高的药物进行化疗,对照组统一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两组均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及铱-192近距离放射治疗。放疗剂量与放疗方式相同。分别在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毒性反应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CR为13人(56.52%),PR为9人(39.13%),SD为0人,PD为1人(4.34%),ORR为95.65%。对照组CR为6人(26.08%),PR为11人(47.82%),SD为3人(13.04%),PD为3人(13.04%),ORR为73.91%,实验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PFS(33.12±2.74)个月,对照组平均PFS(31.79±2.98)个月。实验组平均PFS较对照组有所延长,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多发生Ⅲ度~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0.86%,对照组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9.13%。实验组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重度胃肠道反应者,实验组发生Ⅰ度胃肠道反应者12人(52.17%),Ⅱ度胃肠道反应11人(47.82%)。对照组发生Ⅰ度胃肠道反应者为16人(69.56%),Ⅱ度胃肠道反应7人(30.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发生肝功能损害者15人(65.21%),发生Ⅰ度肝功能损害者12人(52.17%),发生Ⅱ度肝功能损害者2人(8.69%),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1人(4.34%)。对照组发生肝功能损害者为11人(47.82%),发生Ⅰ度肝功能损害者10人(43.47%),发生Ⅱ度肝功能损害者1人(4.3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发生肾功能损害者14人(60.86%),发生Ⅰ度肾功能损害者13人(56.52%),发生Ⅱ度肾功能损害者1人(4.34%)。对照组发生肾功能损害者17人(73.9%),发生Ⅰ度肾功能损害者6人(26.09%),发生Ⅱ肾肝功能损害者16人(69.5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放疗期间,未见严重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实验组发生Ⅰ度放射性肠炎4人(17.4%),Ⅱ度急性放射性肠炎1人(4.34%)。对照组发生Ⅰ度急性放射性肠炎3人(13.0%),Ⅱ度急性放射性肠炎1人(4.34%)。实验组发生Ⅰ度放射性膀胱炎2人(8.0%),发生Ⅱ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1人(4.34%)。对照组发生Ⅰ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3人(13.0%),发生Ⅱ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1人(4.3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MDR1(G26677T/A、CDA(A79C)、GSTP1(Ile105Val A/G)基因的表达情况,选取敏感化疗方案进行适配化疗,近期疗效显示进行基因检测组疗效优于不进行基因检测组,预示基因检测可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化疗方案进行指导。在不良反应方面,基因检测组与不进行基因检测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基因检测指导宫颈癌的治疗也是较为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