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弥补了以往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功能的不足,为我国大量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了一个安居之所,因此,公租房成为近年来各地重点推行的保障性住房。但是,由于多数城市存在重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随着公租房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建成,房屋后期的使用和管理,尤其是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关于公租房物业管理,由于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导致政府在监督管理时出现困难,各方主体在矛盾纠纷出现时不能及时解决。并且,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公租房因其自身诸多特殊性而不能完全适用一般商品房的物业管理制度,因此,其物业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与公租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等环节不同,房屋交付使用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租房的社会救济和保障功能能否发挥应有的实效,关系到国家住房保障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影响着公租房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租房在物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业管理法制经验,在此基础上来构建我国公租房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公租房及其物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相关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公租房物业管理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受产权单位委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公租房小区的建筑物及其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修缮、服务的活动。公租房是一种保障性住房,在物业管理上具有特殊性,虽然物业管理本身是趋于市场化的管理方式,要遵循市场规律,但因公租房是政府出资或扶持而建成的,因此必须是在政府参与下的管理。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承租人而非业主。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公共住房物业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制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借鉴。分别对新加坡、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公共住房物业管理制度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总结了他们先进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经验,即建立了完备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且注重对公共住房物业管理的监管,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对构建我国公租房物业管理法律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公租房物业管理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法律上表现出立法层次低,缺乏与公租房配套的物业管理法规;在物业管理模式上,市场化运行意识淡薄,政府没有发挥监管的作用;在物业管理费用机制上,物业管理费用定价不科学,并且收费内容和标准不合理。第四部分,主要是构建我国公租房物业管理法律制度。该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提到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法律制度方面,要提升公租房的物业管理法律层次和效力,制定专项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并明确各主体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物业管理模式方面,运用市场机制管理,并充分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同时推行承租人自治维权机制;在收费机制方面,建立合理的收费方式、物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