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网络建设的治理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其需求量的快速膨胀是一种必然趋势,而现有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预期的消费增长,所以加大其建设规模和速度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增加其投资,由谁来投资,以什么方式投资,以及多方投资下的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定,如何治理,如何实现,等等,就成为首要的问题.该文先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审视金融网络的本质、需求产生的原因、以及生产供应性质,指出它是一种私人性质生产-市场性质供应-的拥挤性公共品.这一概念定位直接对金融网络的加速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并为之提供了私人参与这样一种符合逻辑的发展途径.文章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等对私人参与的新建设模式展开了讨论.治理结构选择理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但是威廉姆森所建立的原有框架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对金融网络这一新事物的分析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该框架在科斯的基础上发展了交易费用经济学,较为完善地解释了"企业"和"市场"两极治理结构的存在原因和选择依据,它虽然也提到了"中间性组织"的治理结构选择,但却始终没能给出具体分析方法,而这正是新建设模式所涉及的核心决策问题.该文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将企业能力理论有机融入到治理结构选择理论中去,在交易特性三个维度之外增加了"能力"维度,拓展了对"中间性组织"的分析框架,进而为中国的金融网络确定了"渐变一体化"治理结构作为新的投资生产和建设模式.该文最后从外包理论角度对"渐变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它是一种资源外包行为,并为其确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外包模式--非完全IS外包,从而使得上述所有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以技术壁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技术壁垒及其对北京市外贸出口的影响.该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技术壁垒的相关理论入手,再结合北京市出口产业遭遇技术壁垒的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等特点,在当前“融资难”的尴尬局面下为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蹊径,而其中的股权众筹(Equity-based Crowdfunding)作为一种新兴金融
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实施的生产力布局,还是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由地方政府主导下实施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都旨在建立各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
众多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多倾向于标准范式的研究,即不考虑国家差别这一基本前提.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金融实力不如发达国家,因此,处于弱极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收支调
本论文研究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提出了基本概念和选题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研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