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骨缺损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骨移植已成为输血后需求量最大的移植物,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骨移植,用于移植的骨材料主要是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自体骨移植需要从患者身上的其它部位取骨,会造成二次伤害;同体异种骨移植容易导致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上骨捐助者所携带的其它疾病。由于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存在着上述问题,研究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首先将通过仿生制备的纳米晶胶原基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复合制备出适用于3D打印人工骨用的线材,然后使用熔融挤出堆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的3D打印方式进行骨修复体的制备。使用蛋白酶K对的骨修复体样品进行降解,分析失重率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来研究观察骨修复体在降解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然后将复合材料与MC3T3-E1成骨细前体胞共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增殖状况;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使用L929细胞对骨修复体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骨修复体与MC3T3-E1成骨细胞共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BCA法检测细胞分泌总蛋白量以及SEM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细胞粘附增殖情况的实验方法来探究nHAC/PLA骨修复体的体外成骨性能;以仔猪颌骨局部骨去除造成的骨缺损为动物实验模型,植入个性化仿生骨修复材料,研究相关骨愈合过程中,细胞长入骨修复材料,材料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组织代替的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本论文中制备的nHAC/PLA复合线材及3D打印骨修复体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具有较好的细胞粘附和细胞相容性,细胞毒性小,并且其可以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的ALP分泌及细胞增殖,将其植入动物体内后,有明显的骨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