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往的文学语用学研究不同,本论文着眼于文学语用活动的本质,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又叫合成空间理论)探讨其认知取向。本文旨在说明认知取向是任何文学语用活动的基础,文学语用学不仅要用语用学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更应对文学语用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进行探索。
本论文以文学活动中文学活动参与者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古典巨著《红楼梦》的英译本为语料自行建立语料库,以定性分析和个例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语用活动中各参与者间的合作与冲突的声音进行了阐释,以期能为解读文学作品中所有参与者的语用活动提供一个独特、深入的阐释视角。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语用活动,文学作品的各参与者—作者、叙述者、人物及读者,都遵照合作原则以实现这一语用交际。然而,他们并不总是相互合作处于和谐的气氛当中;不同参与者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他们冲突的声音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修剪的声音、捣烂的声音和碰撞的声音。
毫无疑问,“整合”是概念合成理论中的核心原则;而“离合”更是其发生的先决条件和前提。因此,把“离合”过程纳入到概念整合框架中,就形成了更为全面的、更具解释力的“综合概念整合网络”。在数据统计对《红楼梦》中各种冲突声音肯定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概念整合网络”分别对修剪声音、捣烂声音和碰撞声音的发生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另外,本论文还探讨了各种冲突声音的潜在语言实现手段,为识别各种冲突声音的发生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