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超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状况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80岁及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54例)与开腹组(38例);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共患疾病、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手术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生存情况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超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超高龄胃癌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超高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差,共患疾病多,以男性多见;肿瘤多位于胃下部,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开腹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较少,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有19例(20.6%)术后出现并发症,开腹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腔镜组(34.2%vs 11.1%,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并不是超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共患疾病数≥3种(χ2=6.939,P=0.008)及手术方式(χ2=7.263,P=0.007)与其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共患疾病数≥3种是超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35,95%CI:0.023-0.781,P=0.025)。81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的患者73个月的总生存率为60.5%。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1.1±5.0、30.1±3.8个月,腔镜组的3年累积总生存率及3年无复发生存率都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χ2=5.429,P=0.020)及手术方式(χ2=4.234,P=0.040)是超高龄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79,95%CI:1.023-77.085,P=0.048)。结论:在超高龄胃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在近期疗效上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在远期疗效上的优势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超高龄胃癌患者术前共患疾病多,增加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