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优劣的关键。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函需高素质的中学生物教师人才。因此,我国启动了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教师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日益紧迫,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教育科研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调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高中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状况,深入了解兵团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对开展教育科研的态度和真实想法,对于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生命科学研究内容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兵团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兵团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在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兵团一线高中生物教师的科研必要性认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情况、教师的职后科研相关理论的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大多数教师认为教育科研较有必要,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较少付诸于实际行动;2.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育科研研究,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低。许多教师虽然主观上存在着进行教育科研的愿望,但却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教育科研并不能很好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开展或是开展不够;3.学校对教育科研不重视,教育科研指导思想不健全,相应的资料不充足;4.地区主管部门经费投入不足,对教育科研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第二部分是对提高兵团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针对调查结果和兵团高中生物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将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因素归结为客观与主观两个因素。在客观因素方面,1.地区主管部门要重视教育科研,建立专门的组织与培训机构,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2.学校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加大教育科研奖励,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合适的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主观因素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切实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对促进和推动新课程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兵团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必须三管齐下,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保障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气候变暖使佳木斯市作物品种布局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为避免盲目引种吉林、辽宁品种,2007年对3个玉米品种(黑龙江省早熟品种龙单13号、吉林省中晚熟品种原单29号和辽宁省晚熟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学习成绩就会提高。那么,如
从筛鼓的工作原理及多年造纸企业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现有国产筛鼓存在的不足,提出低温渗氮(Nc-s)处理技术在筛鼓上的应用,采用Nc-s处理技术,增强了筛鼓的耐磨性、耐蚀性,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各种问题的出现,对话与合作成为教师和学校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不少学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名师成长的经历也展示着教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