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多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认为高职类院校实施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上,以化学研究性学习为例,对高职院校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的操作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共分四部分:1.研究性学习与高职化学教学 主要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与本研究简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选题原则、高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高职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评价四部分说明高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 3.高职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讨 通过提供两个研究案例,探讨了高职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Ⅰ混合碱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Ⅱ浑河(抚顺段)水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4.结论和思考 总结了高职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和误区,进一步明确了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展望了研究性学习的未来。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随着知识信息的激增与迅速更新,高质高效的教育已成为学习者的普遍需求.教学理论与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产生了网络教学,它既可以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也能独立存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提
近年来,特质稳定性信念与特质起源信念逐渐成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特质稳定性信念是指关于特质是固定不变(实体观)还是可塑变化(渐变观)的观点;特质起源信念是指关
O.Kohler是德国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在一个运动俱乐部进行了一项社会实验(1926、1927),研究发现:当小团体从事联合性任务时,其中低能力个体的动机水平会有所提升(Kohler动机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