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秩序作为政治领域的一种公共生活安排,对社会中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及其相互关系都有着规范和调节作用,反映着社会各政治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状况。因此,对政治秩序的谋划从来都是政治发展的重大主题。对这一主题的探索,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自然也十分关注并做出了许多理论思考和实践回应。基于西方社会的共识困境和代议制民主实践的局限所导致的政治秩序运行难题,西方协商民主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秩序诉求,认为政治秩序的建构及其运行必须摆脱代议制民主的单一精英意识,应当通过“协商”这一政治过程达成政治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结构。虽然西方协商民主的这种政治秩序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代议制民主关于政治秩序建构主体的单一认识,发现了“协商”之于政治秩序建构的价值并且培育了有利于促进政治秩序稳定运行的政治文化。但是,西方协商民主却没有重视协商主体的不对等性、协商过程的低制度化水平和协商机制的狭隘性等对政治秩序诉求的不良影响。西方协商民主关于政治秩序诉求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无疑对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秩序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协商民主的角度,维护和促进中国政治秩序稳定运行必须高度重视协商主体、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反馈状况对政治秩序运行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坚持中国协商民主一体多元的协商主体格局、广泛多层的协商制度结构和灵巧活泼的协商机制形式等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协商民主的价值共识、提高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和健全协商民主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