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生长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是当今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竹类植物靠地下茎的侧芽进行出笋和抽鞭,繁殖成丛、蔓延成林,其地下茎具有强烈的无性繁殖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材料。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为竹林培育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梁山慈(Dendrocalamus farinos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迄今为止,关于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选择梁山慈进行无性系种群生长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梁山慈的发笋时间从7月上旬开始,大约要持续71d。根据出笋数量和出笋质量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初期出笋量占出笋总数的20.88%,盛期出笋量占出笋总数的66.59%,末期出笋数占出笋总数的12.53%。梁山慈的成竹率只有32.31%,退笋率是67.69%。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竹笋~幼竹的生长遵循慢→快→慢的节律,符合Logistic增长。在研究地,梁山慈完成笋~幼竹的生长需要大约104d的时间,竹笋出土后第32d到76d是梁山慈高生长的盛期,这段时间生长十分迅速,占到了整个生长量的73.48%。高生长白天生长量仅是晚上生长量的1.13倍,昼夜生长量相差不大。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的秆径生长远远先于高生长完成,其中地径生长大约需要42d左右完成,胸径生长大约需要58d左右完成。地径生长体现慢-快-慢-停止的节律。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梁山慈无性系种群高生长的限制因子。2.在研究地的梁山慈无性系年龄结构的总趋势是无性系分株随着年龄的增加在无性系种群中的比例逐渐减小。1年生最多,占到了28.57%;4年生最少,只占20.78%。这说明这个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一正金字塔型,是增长型的结构。3.通过拟合梁山慈构件生物量与胸径,或者胸径的平方与高的乘积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梁山慈无性系种群各构件及分株的生物量,它们的优化模型为:秆W=66.773(D1.32H)0.674、枝W=7.223(D1.32H)0.794、叶W=5.93 D1.32.567、地上部分W=493.671+13.391(D1.32H)、地下部分W=113.266+1.19(D1.32H)、全株W=12.736-6564.978 D1.3 +967.549 D1.32,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与胸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另外,通过分析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特点,也反应出本研究调查的梁山慈无性系种群是一个增长型的种群。梁山慈无性系种群不同龄级的生物量分配2年生>3年生>1年生>4年生;秆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4.47%,是梁山慈生物量的主要贮存构件,叶最小,只占到8.09%。地上部分占全部生物量的84.73%,从地上部分看,秆>枝>叶;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到15.27%。4.本研究测定的梁山慈竹的叶面积指数以12.75。通过对梁山慈无性系种群秆形结构的研究,初步掌握了梁山慈相对直径和相对高度的关系、胸径与胸高壁厚的关系、梁山慈相对节间长度和节位数的关系。
其他文献
基因打靶技术因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整合进基因组,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可以定点的改造动物的遗传基因,克服了其它转基因方法中随机插入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通用型基因打靶载体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如何提高作物耐盐性,使其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是有效利用盐碱地的途径之一。苜蓿是我国西部主要的牧草作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对苜蓿进行特异性改良,对于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壤,发展优质牧草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进行了苜蓿品种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抗盐基因HAL1转化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4种紫花苜蓿再
我国设施园艺业发展迅速,面积居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为简易型,对环境可控程度低,保温、增温能力差,寒冷季节寒害频发;温室与塑料大棚的平均透光率只能达到50%左右,北方春秋多风沙,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