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发展、为成年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如能掌握个体在青春发育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发挥有利影响因素,不仅能把正常青少年的体质推到更高水准,就是对那些体质弱、甚至于先天不足的少年,也能充分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学生体质和学校健康促进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以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并对其进行健康干预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指标,并于2001年6月到2001年7月,对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出生的男生457人、三所小学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出生的女生450人拍摄手-腕骨X射线片:于2001年10月至2001年12月首次对筛选出的不同发育类型男生100人、女生101人进行了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测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及其主要危险因子的干预方案。结论如下: 1 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的不同,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的学生虽然同岁,但骨龄的变化范围很大,男生从10岁至17岁;女生从9岁至15.9岁。因此,本研究采用骨龄与生活年龄之差作为研究的分组标志,为更好的了解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体质状况奠定了基础。 2 本研究对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的学生进行了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测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较全面地了解了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体质特征,较深入的探讨了他们的发育规律,较准确地把握了他们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较深刻地分析了影响他们身心发育的原因。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科学数据。 2.1 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体质特征可以概括为:身体各部位的形态、机能及发育较晚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育水平均表现为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即骨骼成熟度越高发育水平越高。男生早发育组和正常发育组的学生比其他四组学生更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说明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2.2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可以概括为: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及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在青春发育突增期均经历着快速增长,而且它们的发育速度较一致,彼此相适应;心理和社会方面却未表现出与形态、机能及素质相适应的发育规律,说明早发育的儿童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并不同步,而这种心理发育的滞后现象也是导致某些社会问题的根源。 2.3 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的身心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营养不良和肥胖两个极端都存在的“双峰”现象;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不同发育类型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比较严重,不容忽视;女子月经初潮和男子遗精的年龄提前,青春期教育流于形式。 2.4 除遗传因素外,影响学生身心发育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营养知识及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知识及行为、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目前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 本研究在充分了解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体质特征、身心发育规律、存在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我国目前学生身心发育需求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可具体描述为:针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开展尽量达到使每个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都能发挥其遗传潜力的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为特征的,并吸纳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及同伴为干预对象,着力创建家庭、学校和同伴支持环境及学校颂导、老师、家长及科研人员的保障服务系统的学校健康教育。4 依据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进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所确定的“青春发育突增朋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干预活动的主要行为危险因子:缺乏体育锻炼、不平衡膳食、性知识贫乏、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心理压力过大、适应能力较差等危险因素,针对每个因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较为详细具体,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优先干预方案,从而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培养出适合新世纪的身心健康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