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弃婴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现象频频曝光,如今,它已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使其成为当下不得不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被遗弃婴儿生还率低或被遗弃过程中受二次伤害可能性大的问题,我国秉承保障婴儿生存权利的理念仿照外国“弃婴保护舱”的做法,于2011年6月尝试建立了“弃婴安全岛”。作为新生事物,“弃婴安全岛”在设立之初就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称为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也有人将其视为变相鼓励弃婴的手段,又由于某些“弃婴安全岛”因承受不住弃婴数量暴增的压力而关闭的原因,结果使得弃婴安全岛彻底被推向风口浪尖。在面对舆论压力大、资金支持有限、救助保护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弃婴安全岛”制度的设立和运行的方式等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研究。本文从遗弃婴儿的原因入手,着重于弃婴生理方面,遗弃者心理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等多角度展开,以开放中的石家庄弃婴安全岛和已关闭的广州弃婴安全岛为例进行实况分析,较全面地透视弃婴安全岛目前所陷入的伦理困境及其成因;并以功利论和道义论为理论支点,分别探讨关闭论域下和开放论域下的弃婴安全岛,引出其争论的伦理焦点。本文认为,弃婴岛关闭的功利性和开放的道义性均存在合理与不足,只有以超越功利论和道义论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方能完善弃婴安全岛的存在。最后,在关怀伦理的视角下,提出了对弃婴进行保护的对策与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弃婴现象,以理性的态度保护弃婴,维护弃婴的利益,为其提供一套相对完整和完善的救助体系。这不仅仅是要依靠弃婴安全岛,更多的是要借助社会各方的努力给弃婴营造一张高质量的安全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