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证券市场自1990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在近现代经济学假设中,有效市场假说(EMH)虽依然是支撑经济学基础的一个重要假说,但是受到了行为金融学以及其他金融学派的质疑和挑战,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现象。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存在着许多行为偏差,所以经常会根据自己对公司的第一印象来进行初步的判断。而上市公司的公司简称是投资者接触到该公司的第一个切入点,故投资者们可能会因为对上市公司名称有特殊癖好从而影响投资选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国的投资者们不可避免的会对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话或是含有美好寓意的字或词产生好感。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们也不可避免的对拥有“好名称”的上市公司有着天然的偏好,相对来说会对拥有“好名”的上市公司给予更大的关注。本文在国泰安数据库里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好名效应”展开研究。本文先是对相关的研究背景等进行介绍,并对有效市场、行为金融学以及股票名称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再对相关的行为金融学理论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的“好名”进行定义,由此提出三个假设,并且针对每个提出的假设进行关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设计,并以2010年到2015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1069家公司的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的分析检验从而得出实证结果。并在文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做出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1)拥有“好名”的上市公司更会吸引中小投资者的注意,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2)同时,具有“好名”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交易次数,股票的换手率更高,流动性越强,投资者非理性现象显著,投资者们对于相关股票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都越高。3)“好名”对公司的估值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名称越“好”,公司的估值越高。总结来说,中国股票市场的“好名效应”存在,并主要表现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吸引,流动性更强,估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