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菌素生产菌株选育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杀菌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具有杀虫谱广、作用方式独特、杀虫活性高、半衰期短、残留低、无抗药性、对环境友好等优良的特性,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产品的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杀菌素的两种活性成分spinosyn A和spinosyn D,是刺糖多孢菌经过有氧发酵产生的。目前,筛选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和优化发酵条件仍是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筛选多杀菌素生产菌株和优化发酵条件,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190.47%。本文以刺糖多孢菌突变株U-4213为出发菌株,通过He-Ne激光诱变和紫外诱变,筛选出一株正突变株ZW-6,产量达到了286.4mg/L,较出发菌株(产量为175mg/L)提高了63.66%,且遗传性状稳定。以突变株ZW-6为出发菌株,首先对种子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培养基成分不变,采用孢子液接入量为200μl及二级培养的种子培养方式。经过一系列的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顺序分别为:葡萄糖>豆油>正丁醇>牛肉膏>脱脂奶粉> MgSO4·7H2O > K2HPO4>麦芽糖> NaCl,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组合是:葡萄糖65g/L,麦芽糖8g/L,牛肉膏2.5g/L,脱脂奶粉20g/L,豆油10g/L,MgSO4·7H2O 0.3g/L,NaCl 0.1g/L,K2HPO40.1g/L,正丁醇0.7g/L,棉籽蛋白25g/L,玉米浆干粉15g/L,CaCO3 5g/L。而后进行了辅因子的添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B B6、NAD+和Mn2+后发酵产量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2%、20.06%和9.44%,最高发酵产量出现在添加了NAD+后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产量达到了508.33mg/L,较优化前(286.4mg/L)相比产量提高了77.49%。
其他文献
装配式成型钢筋骨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为建筑工业化发展另辟蹊径。目前,该技术虽然具备应用发展的全产业链,但仍有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难点阻碍其推广应用与发展,本文
针对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嘉禾望岗站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资料,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已建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其影响较小,基坑支护结
后人类主义的晚近发展聚焦于断裂主题,尤其敞开了一个陌异和失控的未来,而疯狂机器正是这个主题的鲜明体现。但后人类主义之后的两个前沿理论动态——克苏鲁纪和加速主义——
1972年长沙市郊发掘了轰动世界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一长一短两柄竹扇,同出土的遣策有"扇二"的记载①.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患者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影响因素,制订心理护理对策,协助颅内肿瘤患者更好的康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542例的心理调查结
<正>交接班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它是国家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考核指标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1]。交接班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