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以特许经营为基础,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将一部分政府责任转移给社会主体承担,它可有效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减小了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是一种合作、多赢的融资模式。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最主要的提供方,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背景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大,国家不断重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因此PPP模式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项目融资的主要模式,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规范该模式的发展。作为新生融资模式,政策变化较快,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种种顾虑,导致PPP项目融资到位率较低。本文分析了Y银行项目贷款授信基本流程、风险管理现状、授信要求以及Y银行对B公司LH路快速通道工程PPP项目融资授信的具体情况。通过该案例,从合规性、授信风险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该案例与Y银行内部及外部要求的差异。揭示了Y银行在PPP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PPP项目操作合规性分析不深入,过度授信,过度依赖第一还款来源缺失第二还款来源,多个环节岗位履职不到位,缺少专业风险部门评估。深入剖析了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Y银行内部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及风险文化建设缺乏,岗位履职监督力度查,员工的业务能力及学习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外部因素PPP项目参与各方的强势地位、各银行对优质PPP项目的竞争激烈、现行法制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Y银行应该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根据政府政策变化和监管要求,在PPP项目立项、实施、运营、移交等环节,建立全生命周期内的专业化、动态化的风险管理理念,为业务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强与金融同业、评级机构、会计审计机构的合作的同时,在贷后管理、贷款协议、信息系统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本文为Y银行在PPP项目融资过程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其他金融机构也可参照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