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18-Ni8钢是制造EGR最常见的不锈钢,其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机械性能且价格较低。Cr18-Ni8钢主要含有Fe、Ni、Cr等成分,因此本文采用BNi7+Cu混合复合钎料真空钎焊Fe、Ni及Cr18-Ni8钢,控制真空度8×10-3Pa左右,保温分别采用5min、30min,钎焊温度采用940℃,960℃和980℃,钎焊间距30μm、100μm,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及数字式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新型复合钎料与纯金属钎焊接头的溶解和扩散行为,以及与Cr18-Ni8钢钎焊接头之间关系,建立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钎焊接头的扩散-凝固规律。采用BNi7+9%Cu钎焊纯铁时,钎缝组织主要由两边富Cr、Fe的γ(Ni,Cu)固溶体、中间的γ(Ni)+Ni3P共晶组织和Cr-Ni-P黑色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采用不同温度时,会引起母材形成孔洞。显微硬度的分布呈现两侧固溶体区低,中间共晶区硬度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在降低。采用BNi7+9%Cu钎焊纯镍时,当钎焊接头间隙为30μm,温度960℃时,钎缝接头由两边富Cr的γ(Ni,Cu)固溶体、中间的γ(Ni)+Ni3P共晶组织以及扩散影响区少量的共晶组织和γ(Ni)固溶体组成;在980℃时,钎焊接头是由中心的Ni3P组织和扩散影响区的γ(Ni)固溶体组成。温度越高,间距越大,扩散影响区越大。钎焊接头显微硬度的分布都是中间高两边低。相同钎焊接头间隙下,钎缝区温度越高,其硬度越低,扩散影响区恰好相反。相同温度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间距越大,硬度也是越低。采用BNi7+3%Cu或BNi7+9%Cu复合钎料对Cr18-Ni8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钎缝区主要由靠近两侧母材的富Cr、Fe的γ(Ni,Cu)固溶体和Fe Ni3相、中心的Ni基固溶体和Ni3P共晶组织及黑色的Cr Ni P化合物组成。钎缝两侧固溶体厚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越长,而逐渐变厚。钎料中加入3%Cu时,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随着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加入9%Cu时,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增大。钎焊间隙30μm,接头的显微硬度随保温时间增大而增大,间隙增大到100μm时,硬度受保温时间影响较小。当温度940℃时,钎缝中会出现大量的孔洞和高熔点未熔化钎料,降低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当温度升高至980℃时,钎焊接头缺陷消失,接头的强度升高。在同等参数下,BNi7+9%Cu组成复合钎料钎焊Cr18-Ni8钢的接头强度要比BNi7+3%Cu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