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视角,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的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面临某个具体的任务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此任务的自信程度。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往往会相信自己能够并且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成功学习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番禺区实行“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改革,经过四年的教改实践,“研学后教”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有的对“研学后教”的教改成果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性成绩或者学生升学率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方位评价还没有,以教学改革对学生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方面的研究更没有。结合在番禺教改全面推行的桥兴中学实习的实践认识,本文拟从教改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角度,尝试引入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学测量方式,探讨“研学后教”对学生能力以及对地理学习的热爱、学习自信心等心理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自我效能感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番禺区“研学后教”研究试验区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对“研学后教”教改模式评价的文献中已有学者从自我效能感方面开展过相关的研究,但地理学科的研究还是空白。本人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分别对“研学后教”教改模式和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了整理归纳,研究表明,“研学后教”的四个环节与自我学习效能感的四个维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遂意从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开始,以此为切入点,构建地理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四个维度,并分析试验区的桥兴中学在教改实践中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测量,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高(2)初一年级学生比初二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3)男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女生自我效能感高(4)初中生在地理学习环境感适应感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在地理学习能力感维度得分最低。对以上的调查问卷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学后教”教改模式促进了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研学后教”还存在着“研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和“评价反馈”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针对“研学后教”出现的问题,结合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了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议,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在地理小组学习中形成榜样示范、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教会学生科学对待学习成败和在教学中注重性别差异等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