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者、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农村居民贫困问题尤为重视。我国作为一个仍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一大部分。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农村人口上,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国家政府在近几年持续提高贫困线标准,这样使得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增加很大一部分,带来的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看来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学者的研究还是基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货币度量。在现阶段下,仅从货币角度度量农村贫困问题,不能全面分析和描述贫困,也不能真正反映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从单维角度出发的贫困测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研究表明,贫困还会受到个人的受教育年限、生活状况、健康状况、资产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多维角度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状况,不仅是对贫困问题的细化和深化,更是从各个方面着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框架,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选取我国9个省份的农村居民家庭调查数据为样本,选取适当的年份:即2004、2006、2009及2011年,并通过构造合适的代表性数据指标分析我国农村人口的贫困状况及原因。本文的农村居民的贫困测度是基于居民人均收入视角,采用了模糊函数集方法构造隶属函数计算一维贫困模糊指数;在收入的基础上,选取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资产状况、和生活水平,共5个维度,设计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多维贫困模糊指数;并比较单维贫困与多维贫困结果,从而能更加深入地剖析出造成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现象的因素。并设计计量贫困代际传递路径结构模型,模型中以代表子辈收入的一维贫困模糊指数、子辈受教育程度为内生变量,父辈受教育程度、子辈年龄、父辈年龄、父辈职业为相应的外生变量,分析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在很多维度上是贫困,不同的维度都存在一定的贫困发生率。受教育程度、卫生施设、及燃料等维度上的尤为明显。其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因地域位置表现的差异较大,不论从收入的单维角度还是多维角度分析,西部省份的贫困程度都要高于中东部省份,中部地区的贫困程度基本是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尤其河南省和贵州省最为严重。对比两种方法,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比传统的收入二分法更能全面的反映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状况。由多维贫困结果得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应加大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贫困居民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我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我国西部地区,我国还需要做到地区发展平衡。贫困代际研究是综合4次调查数据运用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及其传递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存在显著地代际收入传递现象,代际收入流动性相对较差,职业类型的选择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能够有效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父辈受教育程度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能力有待提高,说明中国农村地区对子辈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