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制及总分公司制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关联交易在各国的公司运作中都普遍存在。关联交易本身无可厚非,是一种中性的行为。从一个方面来说,它有利于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内部的市场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集团的资产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却在一直通过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来操纵业绩,打造高盈利形象,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筹资机会。与之相伴的是,这些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往往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大股东或关联企业所占用,还有一些公司则直接通过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向关联方输送资金。 尽管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其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以及自身的复杂性,对各类关联交易深入、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且其研究中所用数据均为交易总额,并未考虑剔除公司规模影响。本文即在此领域进行探索,以2005-2007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关联方关系以及关联往来、交易进行了全貌式的研究。研究得出近三年91%的关联交易集中在关联购销、资金占用、抵押担保三类交易中,且近86.86%的关联交易发生于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基于此本文提出两个假设:(1)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概率大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2)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发生额呈正比例关系。实证部分采用2006年沪深所有发生关联交易的1379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公司治理结构及一般财务数据,从关联购销等四类主要交易方式分别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控股股东基于关联交易方式对上市公司掏空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公司,且随着其持股比例的增长,关联购销、资金占用发生额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最后笔者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进上市公司IPO和配股有关制度,及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会计准则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