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之一,自提出后就受到学界的热切关注。相比其他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涉及范围更为广阔,其教学更注重情境化与实践性,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而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按照单元结构形式编排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连课时分配的“大单元”教学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以其由碎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之一,自提出后就受到学界的热切关注。相比其他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涉及范围更为广阔,其教学更注重情境化与实践性,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而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按照单元结构形式编排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连课时分配的“大单元”教学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以其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由浅显走向深度,由远离生活走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优势,一改过去课时教学弊病,成为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的新教学方式。为了分析、构建本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选题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重难点。第一章:“大单元”以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概述。本章先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分析、确定大单元教学的蕴涵以及作为教学方法的形成历程,并在对比传统单元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特征:整体关联性、逐层进阶性、比较思维性、组合重构性。再从新课程标准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两个方面分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并从中进一步分析其采取“大单元”教学方式的优势。第二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意义。首先,在梳理相关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从兼顾整体性和层次性设计、着重语文学习实践的教学过程、介入真情境与任务的深度学习三方面探究其特点。通过分析,从有利于改变实用性文本教学的现状以及利于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两方面来探究本学习任务群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意义。第三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原则。本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评价的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到底遵循什么原则。因此,结合教学案例,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究所要遵循的原则:站位单元性原则、主题内聚化原则、目的导向性原则、任务情境化原则;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合作探究性原则、反馈调控性原则、迁移应用性原则;最后从整体一致性原则、评价深度化原则、素养导向化原则、进阶发展性原则四个方面探究本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评价的原则。第四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案。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大观念统摄的逆向式、大任务统领的板块式、单元整体的项目化三个教学方案,并结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所属单元设计具体教学,以此阐释分析教学方案实施的具体策略与步骤。其中大观念统摄的逆向式教学方案包括依课标据教材,确定大观念、分解关键概念,确定单元目标、依据单元目标,预估学习成果、转化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工具、设置情境活动,构建学习支架五个具体步骤;大任务统领的板块式教学方案包括确定单元目标,设定大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划分学习板块、设置活动情境,提供学习支架、跟踪素养测评,制定评价量规四个具体步骤;单元整体的项目化教学方案包括整合学习目标,确定项目主题、围绕项目主题,设计驱动问题、围绕驱动问题,设计项目任务、设计项目活动,建构学习支架、注重深度评价,制定评价方案五个具体步骤。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我国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孕育而成的抗疫精神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巨大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精神推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整体获得感。本文以抗疫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研究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大型官修类书之一,收录了汉魏到隋唐出现的众多女性复仇故事,体现出汉唐小说作家的复仇思维、理想女性审美、伦理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具有社会教化效用及文学影响价值。但当前少有对《太平广记》女性复仇故事这一主题进行整体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跨学科研究法,通过梳理《太平广记》所收的四十八条女性复仇故事,考察《太平广记》汉唐小说家眼中的女性复仇行为及其形象。文章首先对《太平广
珠英学士因编纂《三教珠英》而得名,他们是武后时期宫廷文人的代表,也是初唐文学转变之关键人物。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三教珠英》书成,崔融将参与编撰学士的诗作汇集成《珠英学士集》(简称《珠英集》)五卷,《中兴间气集·序》《新唐书·艺文志》《唐会要》《郡斋读书志》等皆有著录记载,宋元以后散佚,却因敦煌藏经洞内发现的P.3771、S.2717二残卷得以重见天日。历来对P.3771、S.2717写本的
十八大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媒体融合日益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创新,新闻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高校承担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新闻舆论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于此,本文在详细梳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敦煌婚仪诗文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反映唐五代时期敦煌婚嫁仪式的诗文作品。敦煌婚仪诗文是民间应用文学的一类,据文体差异,可分为敦煌婚嫁诗词、敦煌咒愿文、敦煌婚嫁书仪、其他四类。本文以敦煌婚仪诗文的内容及写本抄写情况为基础,探析敦煌婚仪诗文的类型及创作特色,从写本学角度,还原作品所处写本的原始生存情境,并进一步管窥敦煌婚俗。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敦煌婚仪诗文的内涵、特点。首先,探讨文学和仪式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以事实性知识学习、浅表层次理解、近迁移应用为主的低阶思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层次需求,高阶思维能力才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重点,这也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现有的高阶思维能力研究,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具体到语文阅
明初之际,由于上层统治者对所有文艺重政教的原则限定与对杜甫诗歌中忠君爱国思想的片面解读和宣传,导致了杜甫诗歌发展仅仅停留在教化民众的功用层面上,而在绘画领域并没有得到大的突破。虽然明初的谢缙,杜堇创作了少量的杜甫诗意图,但他们的作品或影射时事,或对政教原则进行牵强附会,并不直接抒情写意,“含蓄”与“隐喻”是这一时期杜甫诗意图的显著特征。到了明代中期,政治环境转向平和,人们对杜甫的诗歌开始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对语文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和学生就必须在阅读和写作上下功夫。语文课程以教材选文为教学载体,这些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并且这些作品在编入教材时,编者根据学情进行了一定删改,删改后的作品适合学生进行写作模仿。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出发解读
刘延陵是中国新诗草创阶段的诗人之一。他在文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贡献,其在文学上,特别是诗歌及其译介、评论等方面的成绩比较清晰地展现了新诗草创时期的真实面貌。刘延陵是新诗史上被忽视的一位诗人,对其诗歌创作、译介及文学活动轨迹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学界对刘延陵的认识。首先是新诗创作,刘延陵的新诗以1930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21年到1930年间,他的诗歌偏向于主观抒情、表现人情人
戏剧作为文学性与舞台性相统一的综合艺术,蕴含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丰富资源,其独特的审美功能、育人价值不容忽视。但纵观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戏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戏剧教学现状的调查,以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在高中戏剧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期望为优化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