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引领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对它更多的思考,其中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对社会的控制使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人也是单向度的人,他看到了新技术改造社会的希望,但始终没有摆脱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思想。后来的哈贝马斯建立了“劳动和交往理论”,意在解决马尔库塞、韦伯理论的不足,但因其理论的片面性,对技术的工具性理论观点,也同样不能消解技术带来的消极方面。
费恩伯格在分析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的科学技术理论之后,运用建构论的方法,提出了技术的批判理论,它通过对技术的构成因素分析,提出技术的双面理论:技术不仅有“初级工具化”理论的一面,而且有“次级工具化”理论的一面。同时,通过对技术的代码理论分析,费恩伯格明确提出了技术的民主设计思想,在技术的设计层面加入参与者的利益,以使得技术更能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完善。这种技术设计的民主化,客观上也促进了政治的民主化。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最终指向了政治的民主化,同时指明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未来。本文重点通过对费恩伯格技术设计的民主化理论产生的根源、建构的基础和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阐释了技术民主设计对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有何意义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析。从而希望这些能引起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更深入的了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民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