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雷雨》两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不同于小说和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戏剧作品可以用作舞台表演的蓝本,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因此,戏剧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对中国著名戏剧《雷雨》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译本比较与分析,探究戏剧翻译的原则、标准和策略。  功能主义目的论在文学翻译方面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但是以目的论为理论根基的戏剧翻译研究比较匮乏,特别是戏剧对比研究方面尤为不足。本研究选取《雷雨》两个英译本,依据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探讨了戏剧翻译的原则、标准和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王佐良和巴恩斯的译本适用于舞台表演,而姚莘农的译本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戏剧翻译可以根据其翻译目的的不同,同一作品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版本的翻译,一种是使用于舞台表演的工具型翻译,另一种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文献型翻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为加强传统节日保护、营造欢乐喜庆的氛围,2014年1月19日,文化部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动。活动邀请浙江省的海宁硖石灯彩等四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现场展示,深受观众喜爱与好评。  灯彩,又叫“花灯”,已有近2000年历史。特别在中国传统佳节里,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转眼又到春节,我又一次来到灯彩的故乡海宁,看看当地那些灯、那些人。  学者:奠筑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