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城镇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并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甘肃省临夏州位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尤为重要,为调控土地利用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临夏州1993-2018年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临夏州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特征,并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综合评价研究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模型,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易康平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从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度和转化方向来分析临夏州199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建立相关性系数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探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①1993-201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呈“四增两减”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水域分别增加了 296.31km2、291.32km2、462.44km2和 38.52km2,耕地减少了 132.25km2、未利用地减少了 956.46km2。②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上来看,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之间转移频繁,其中建设用地主要以增加为主,耕地面积变化不显著,未利用地变化幅度最大、速度最快。③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城镇化率和人口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人口因素次之,城镇化率因素影响最小。(2)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生态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集成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致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是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状态。1993、2003、2008、2013和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4535、0.4862、0.4456、0.4670和0.6956。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较差”(0.2≤RSEI≤0.4)变为“良”(0.6≤RSEI≤0.8),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影响,实施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总体得到了改善,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库周围耕地和山坡草地。(3)建立耦合关联度模型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关联度,并将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拟合,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3-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由极不耦合转变为良好发展型,但是生态环境质量仍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滞后型,因此,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改善。②将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拟合可知,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环境质量起正面积极作用并属于生态用地,生态用地占总体的比重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就会越好;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③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效应,如植树造林等提高植被覆盖度;另一种是负面效应,表现为林、草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等,高覆盖度的林地转化为低覆盖的草地,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其他文献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迅速发
资本市场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信息市场”,资本市场的交易过程可以视为信息处理的过程。社会资金在各种信息的引导下流向各实体部门,以此来达到资本市场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
分析减速顶类调速设备工作中的有害制动及其危害,介绍高速锁闭技术以及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利用该技术解决减速顶有害制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全面总结了2018年我国质量兴农工作的成果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指出了新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范畴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确立的整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代表的唯心史观的弊端,其中,施特劳斯是批判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