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回暖和世界范围内各国治理体系的变革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想确保“一带一路”、“中国梦”等战略方针和美好愿景能够顺利实现,有必要也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国家安全观念并以这一观念指导国家的安全建设。然而,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暴力恐怖行为仍然未得到全面的遏制,加之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性较高,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安全隐患。纵观历史,我国历届国家领导人均对国家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各历史时期下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国家领导集体积极适应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在对历届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予以继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要的国家安全观念。总体安全观的提出为当前处于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环境下的我国安全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这一安全观念的基本内容与理论来源进行阐述,在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背景予以分析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观念的特点和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安全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开展对相关概念的研究,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与基本内涵进行论述和分析;其次,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进行分析。分别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两方面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展开研究。其中,国际形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主要涵盖了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周边安全形势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等方面;国情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的挑战则主要以基于多发社会矛盾的政治安全、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主;而后,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来源予以研究,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安邦智慧、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理论以及建国以来我国历届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等。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来源,为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和特点奠定基础;最后,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和研究,同时,对时代性、整体性以及务实性和创新性等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两方面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予以深入探究,以期使习近平总体安全观更好地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罹患肾病的风险增加。随着治疗策略的改变,HIV阳性患者出现的肾病类型也从传统的HIV相关性肾病,扩展到HIV相关
目的:通过比较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评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阴式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腹式组)和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开元寺历来注重文物的维护和收藏,如佛像、佛经、佛教用品
冬末春初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期。怎样评定和选择鱼种的质量和规格呢? 一、优质鱼种的评定标准 1、购鱼种时,最好是现捞现买以观察同池同一鱼种规格大小是否一致。一致的为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即已进入供给大于需求阶段,由稀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趋白热化状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
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
  目的:提倡健康饮酒能够尽快立法,以快速促进大众健康。方法:总结不健康饮酒的众多致命损害,提出健康饮酒应急需立法研究和实施。结果:提出开展健康饮酒的应急立法研究,在一年之
<正> 仲景三承气汤,用药相近,主治相仿,方以承顺胃气为名,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古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大承气汤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之品为全方之先声,合大黄、芒硝气锐行速之
<正> 起名讲忌讳是带有全球性、历史性的普遍现象。古代的印度、埃及、罗马等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都有各自的起名忌讳。我国的起名忌讳更是源远流长。《左传·桓公六年》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