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四川作为能源消费大省:一方面,随着经济地快速增长、四川能源消费量从1990年的4418.6万吨标煤增长到2011年的15958.7万吨标煤1,增长了261%;另一方面,《四川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的节能目标。因此,解决实现节能减耗目标的同时又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势在必行,而技术进步能够有效解决此矛盾。本文梳理了四川技术进步现状和四川能源消费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四川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总量、四川能源消费结构、四川能源消费强度三方面的影响。(1)利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2)从能源消费种类和能源产业结构、生活方式、能源成本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3)建立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强度的VAR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1978-2010年反弹效应的平均值约为70.44%,而且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至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无论是四川省还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都呈现出“以煤炭消费为主,多种能源消费形式共存”的特点。但是,随着四川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单位能耗CO2排放量下降;(3)四川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了四川能源消费强度,且工业技术改造投资(TI)对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率最大。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制定能源政策应保证“软硬”技术“双管齐下”。只有同时提高“软硬”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节能降耗的作用。(2)加快引进新能源技术,提高低碳能源消费比重,有利于降低单位能耗CO2排放量。(3)加速技术改造投资和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