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典型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压迫神经位置的差异,为术中判定责任血管和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至2010年间,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在术中见明确责任血管的病例45例。排除其中资料不全者2例,三叉神经根进出部(rootentry/exitzone,REZ)与神经中段和(或)Meckels腔入口处同时受压者6例,剩余符合研究标准者37例。根据责任血管压迫神经位置分为三叉神经REZ区受压以及神经中段和(或)Meckels腔入口处受压两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例责任血管压迫神经位置的差异。
结果:
37例患者中,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21例(56.8%),其中责任血管压迫REZ区者15例(占本组71.4%);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16例(43.2%),压迫REZ区者2例(占本组12.5%)。应用spss16.0软件,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P<0.05(71.4comparedwith12.5%)。表明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血管压迫REZ区者明显多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例,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责任血管大多压迫REZ区;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例,责任血管则大多压迫神经中段和(或)Meckels腔入口处。说明三叉神经痛症状的典型与否,与责任血管是否压迫REZ区密切相关。这为术中判断责任血管和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