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海事仲裁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海事仲裁制度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和英国的相关规定为法律基础,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两种制度间的若干差异,并由此提出了中国海事仲裁制度中值得改进的地方。期望这种比较有助于我国海事仲裁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而这些研究必将促进、带动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 英国漫长的海运发展史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海事仲裁成文立法,新的仲裁法使英国的仲裁制度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海事仲裁制度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不过,有些规定在发挥促进和带动海运事业发展作用方面确实还存在缺陷,特别是司法实践中暴露了我国在执行《1958年纽约公约》上存在的不少问题。 中英两国进行海事仲裁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在他们所涉及的海事仲裁案件中角色迥异。伦敦海事仲裁属于临时仲裁,在具备更为完善的仲裁规则和较高素质的仲裁员的前提下,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对其成员或仲裁案件实行的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管理。在中国进行海事仲裁采取的是机构仲裁形式,无论是具体案件还是仲裁员,都受到仲裁机构即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更多的约束和限制。英国海事仲裁对仲裁员的资格方面没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存在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以及仲裁员素质普通较高等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海事仲裁案件的结果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中国仲裁法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现行仲裁规则对仲裁员的资格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是否设立专职仲裁员的问题上,决定于各国具体的国情特别是海运业和海事仲裁制度的发展状况。 仲裁协议是海事仲裁的基石。但在认定何为有效仲裁协议这一点上,英国的法律规定和解释比中国的相应做法宽松得多,司法实践总是积极支持当事人的仲裁意愿。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也尽量推定当事人有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中国仲裁法对有效仲裁协议的严格界定与国际通行做法不相符合,亟待改进。 仲裁程序是仲裁员引导和推进仲裁的依据,与当事人的程序及实体上的权益密切相关,本文对程序上的若干方面,包括仲裁庭的组成、开庭方式、证据的采用、仲裁中的调解、简易程序和仲裁的法律适用等展开了比较分析。总的来说,相比中国的海事仲裁制度而言,伦敦海事仲裁赋予了当事人更多自由的选择和迅 中英两国海事仲裁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 速、经济地解块纠纷的效果,其相关制度和实践做法更符合当事人选择海事仲裁 的本意。 中英两国海事仲裁裁决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规定也存在较多差别。在法院对 。J 仲裁的司法监督方面,英国新的仲裁法上虽然保留了在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上存 在的操作之细微差别,但目前实际上己趋向一致。而中国目前仍实行对这两种类 型的裁决区别对待的“双轨制”,至少在海事领域里应该尽快予以统一而且对涉 外裁抉的审查上司法实践中的许多做法也值得改进。 文章最后大致总结了中国海事仲裁制度的若干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需要深入 研究和逐步改进的建议。
其他文献
汽车轻量化可以减少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根据每年的欧洲车身会议,轻量化是目前全球范围的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车门作为白车身的重要开闭件,足够的刚度、优良的振动
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是在揭示了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以后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Sapir-Whorf假说。本文运用比较、统计等方法,对收集的言语材料断科学的分类和汇总,通过
目前,绿色贸易壁垒(GTBs:Green Trade Barriers)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很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农业部门和相关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绿色贸易壁垒是中国在进行出
文中主要对量子成像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主要介绍经典光和纠缠光的区别与关系,通过理论分析,指出量子成像技术的优越性。最后指出它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
近10余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在东亚也出现了“地域化”思潮。面对同样的挑战。东亚各国已经意识到采取共同的经济文化防卫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中。东盟各国
<正> 流程工艺装置的设计寿命应该多长?腐蚀裕量应该怎样规定?如果年度成本最低的材料为了达到其设计寿命而要求的腐蚀裕量超过1/8到3/16时时,则该材料的经济性应当受到怀疑
本文以鞍钢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钢部转炉余热锅炉为例,探讨研究了将转炉生产过程中产生出的饱和蒸汽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由于钢铁企业全厂管网一般为过热蒸汽,饱和
2.7%(4/14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苏丹黑B染色阳性[1],即该染色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不如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故有必要对影响POX染色灵敏度的有关因素进行
九十年代以来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迅速壮大的青年群体,已日益成为一支现实政治力量,其政治社会化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国家的兴衰与存亡,受到社会所瞩目。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政
谢灵运研究是六朝文学的一个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成果颇丰。有关文化家族与个体作家的关系的研究则刚刚开始。陈寅恪先生云:“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