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有机阻垢剂分子设计研究及程序实现方法

来源 :同济大学理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阻垢剂分子设计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1年,Black和Bromley等人用分子设计 方法设计和合成了控制硫酸钡晶体生长的阻垢剂,并在近海油田获得成功应用,成为水处理 剂分子设计的第一个成功实例。硫酸钡阻垢剂分子设计主要基于“几何匹配”理论,即当有 机分子中的有效阻垢基团间距与硫酸钡晶体表面上的钡离子间距相等时,有机分子就具有阻 垢效果。MSI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阻垢剂分子设计的商业软件,该软件可以用来研 究有机阻垢剂分子在无机晶体表面的几何匹配性。 然而B.Bendiksen和J.S.Gill在96年Corrosion年会上的报告认为“几何匹配”理论无 法完全解释碳酸钙阻垢剂的分子模拟计算结果。困难在于当孤立考虑有机阻垢剂分子结构和 水垢晶体表面结构时,无法深入探讨阻垢剂在晶体表面的吸附特征。 本文在“几何匹配”的基础上,用分子模拟方法对有机阻垢剂分子在水垢晶体表面的平 衡儿何结构和吸附位置进行优化,获得了全新的吸附图像。由于把阻垢剂和晶面联系在一起 考虑,我们可以分析阻垢剂在晶面的吸附细节。 我们采用了分子力学方法来优化计算阻垢剂分子在晶体表面吸附时的几何结构。计算过 程中,晶体中所有原子的三维坐标位置是固定的。而有机阻垢剂分子处于水解状态的,即其 功能基团如膦酸基团上的两个氢已经离解。由于功能基团上的氧原子是负电性的,会与晶面 上带正电的阳离子,如钙离子发生强烈的静电吸引。这些强烈相互吸引的钙-氧对我们称之 为吸附点。 对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在方解石{104}面的几何结构和吸附位置的优化结果表明, HEDP上两个瞵酸基团中各两个氧原子,即共四个氧原子分别与方解石{104}面上的四个钙 离子很接近,相互之间具有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这一库仑势能是有机阻垢剂得以吸附到品 体表面的主要贡献者。这样,四对钙-氧形成了四点吸附的稳定结构。我们称这种吸附模式 为“四点匹配吸附”。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观察到方解石{104}面上存在单分子台阶。因此,我们也计算了HEDP 在方解石{104}面台阶的吸附位置和吸附形态。吸附图像显示这时的吸附形成了“五点匹配” 的稳定结构。而HEDP在方解石{104}面台阶扭折点的吸附则形成了“六点匹配”的稳定结 构。 HEDP在上述三种位置的吸附能分别约为-5eV,-7eV和-20eV,说明在“多点匹配” 模型中,匹配点越多,吸附能越大。我们的计算结果说明HEDP更易于吸附到方解石{104} 面台阶扭折点处,这与原子力显微镜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影响“多点匹配”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有机阻垢剂分子的功能基团类型、数目、键合 位置,以及水垢晶体表面的结构。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为阻垢剂分子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稀土掺杂碱土铝酸盐长余辉荧光材料作为一种非放射性荧光粉,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且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均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寻找化学稳
在强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过程中,需要对激光束进行均匀化,以实现对靶球的均匀辐照,抑制和避免因球面吸收光能不均而引起的各类非线性不稳定过程。本文采用二维的光谱
本文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导出二阶非线性耦合波方程,对倍频过程的耦合波方程进行变换,得到了小信号条件下,基频光存在正比于光强的附加相位,类似于三阶非线性效应中的自位相
近几十年来,分子磁学发展迅猛,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在该论文中,我们选取了三种分子磁性材料,对其磁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阴离
石墨烯作为一颗碳纳米材料界的新星,具有与众不同的结构及耀眼的物理及化学性能。由于以上优势,石墨烯材料及其衍生物在材料的生物学等领域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作为生
多铁性材料,被定义为材料至少拥有铁电,铁磁和铁弹性中至少两种性质。铁酸铋(BiFeO3,BFO)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性材料,基于它高铁电居里温度(TC~1103K)和高反铁磁尼尔温度(TN~643K),有
从广义上讲,物态方程是泛指描述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物质系统的各种状态参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用来表达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物质的性状。从狭义上来讲,物态方程是描述处于热
自从巨磁电阻效应应用在计算机存储技术,并大幅度提高了存储容量以来,磁电阻效应研究就倍受关注.类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效应以其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和美好的应用
在该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一些自旋系统的纠缠特性.首先,我们介绍了量子世界中纠缠的一些相关概念,并介绍了三种纠缠的量度方法,其中,我们着重叙述了生成纠缠.接着,我们引进了co
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的发现给半导体材料领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了现在很多新兴电子产品对材料的严格要求。随着研究的进展,发展较为成熟的有In2O3基系和ZnO基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