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高低程度的主要指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的客观描述,可以发现社会保障运行的经济效应和经济规律。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从量上看,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从质上说,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适度的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熨平经济周期,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过高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科学地测量和界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城镇和农村为界划分为明显的两个板块,城市和农村的保障内容和范围形成两个极端,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别很大。为此,要测定、分析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需要对城镇和农村分别进行研究和测定。为此,本文回顾了前人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问题上的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吸收和继承一些专家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城镇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模型,并根据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在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项目逐一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出了农村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模型,进而得出了社会保障总水平的适度测定模型。本文选取山东省为例,对山东省1997年至2006年十年间社会保障实际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测定了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上下限值,并对实际水平与适度水平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997—2006年,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增长了(?).44倍: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从最初的1.19%增长到现在的2.27%,增长了近1倍:社会保障分项支出中,山东省投入的财力更多集中在养老领域,养老保险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项目。但是,与适度水平相比,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不适度。1997年至2006年的十年间,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上限值分布于13%—16%之间,适度下限值分布于10%—13%之间。这十年间,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都远未到适度水平下限,差距最大时相差10.52个百分点,最小时也相差8.1个百分点。同时,山东省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有明显的城乡差别,城镇各项社会保障指标均远远高于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实际水平与适度水平的偏离度也要大于城镇,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极不平衡,提高山东社会保障水平任重而道远。最后,本文就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主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使之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需要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等各层面加以完善。
其他文献
基于四阶累积量,分析一种新的优化准则,即定向最小峰度(OMK:Oriented Minimum Kur-tosis)准则。理论分析表明:该准则函数具有全局最小值且极值点满足解相关条件。由此,通过求解该优化问题,能得到一种新的盲多用户接收方案。然后,利用最速下降法,给出盲多用户检测的自适应算法。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中国家电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出口导向型行业。目前我国家电工业已形成一个生产、营销和科研紧密结合的行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纵观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历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污染的绿色技术,现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影响电动修复效率因素
安徽以东,是江苏、浙江、上海--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2007年,长三角16个城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6.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