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因其清洁、高效的特点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主要能源。目前LNG产业已发展为世界上能源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我国正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对LNG的开发利用,以期弥补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赋存量有限的局面,保证能源供应多样化。且LNG污染较小,对提升我国环境质量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鉴于沿海地区天然的地理优势,LNG项目的建设多选于此类区域。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阶段所产生的废弃物会对附近的海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保证福建省整体用气安全,满足发展的中远期用气需求,漳州液化天然气项目应运而生。本文以该项目为背景,在综合分析漳州海域自然概况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等方法,从水文动力环境、泥沙冲淤、海水水质环境、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敏感目标等五个方面对项目建设对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建设后,大潮期间涨落潮流场流向与工程建设前基本上一致,流速相对有所减小。工程后大潮期间涨潮和落潮中间时流场的流向分别为WS-EN和EN-WS,流速分别为60 cm/s和55 cm/s。最大流速均出现在刘会村东侧;在兴古湾内呈现逆时针旋转,流速相对较小;近岸位置流速更小,一般在15 cm/s以下。(2)工程前后冲淤效果基本一致,主要是在工程东南侧淤积量稍有变化,侵蚀量有所增加,增加量主要是0.01 m/a。兴古湾内、鸡屎礁附近和外海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量分别为小于0.04 m/a、0.01 m/a和0.01 m/a。兴古湾西南侧和流会村东南测近岸处于侵蚀状态,侵蚀量约为0.02 m/a和0.02~0.05 m/a。(3)对比三种施工方式,悬浮泥沙浓度增量面积由0.1至3.9 km2不等,悬浮泥沙超标倍数最小为0.1,最大可达9以上。工程冷排水1°C温降影响最大面积约为6.2 hm~2,2°C温降影响最大面积约为1.9 hm~2,3°C温降影响最大面积约为0.6 hm~2,4°C温降影响最大面积约为0.2 hm~2,最远影响距离为0.32 km。冷排水中余氯的扩散范围主要在主潮流的方向上,由于目前水质标准中没有规定余氯的限值,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0.02 mg/L为安全阈值,因此取0.02 mg/L为评价限值,因此余氯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在排放口936 m范围内。(4)根据抛石、港池疏浚、沉箱填砂产生悬沙增量的计算结果,工程附近的紫菜养殖位于悬浮物增量浓度为10~100 mg/L范围内。在这部分紫菜养殖设施迁移的条件下,悬浮物浓度增加对于紫菜养殖活动影响非常有限。(5)从卷载效应、冷排水和余氯水扩散等方面综合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计算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影响损失,以3年计算损失约为146.863万元。(6)选取鱼类重要栖息地、养殖区、捕捞区、中华白豚和附近航道作为敏感目标,分析表明冷排水、温排水等对鱼类产卵索饵无明显影响,通过相关措施的严格实施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对上述航道的船舶通航安全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