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螨抗原诱导表皮产生TSLP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以64名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尘螨特应性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APT)试验,并和AD临床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2)选择部分进行尘螨APT试验的AD患者,以尘螨APT贴敷部位作为研究靶部位,分析尘螨APT诱发的湿疹样皮炎部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表达情况。(3)建立尘螨抗原经皮致敏诱发的AD小鼠模型,分析小鼠湿疹样皮炎皮损处TSLP表达情况。  方法:(1)入组并采集受试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进行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及APT试验,并利用SPSS13.0分析结果与APT阳性率的相关性。(2)选择部分进行尘螨APT的AD患者,以尘螨过敏原斑贴试验贴敷部位作为研究靶部位,通过留取脱落角质层细胞进行可溶性蛋白定量及TSLP定量测定,以分析尘螨APT诱发的湿疹样皮炎部位TSLP的表达情况。(3)利用粉尘螨过敏原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制备AD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皮肤进行TSLP定性分析。  结果:(1)尘螨APT阳性率为35.4%。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皮肤干燥评分、气道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tIgE均与尘螨APT阳性率无相关性;伴气道过敏的AD患者粉尘螨SPT阳性率显著大于粉尘螨SPT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螨APT结果与SPT、sIgE结果无一致性;SPT与sIgE结果一致性较好(0.4<Kappa<0.75,P<0.001)。(2)粉尘螨过敏原诱发后的AD患者角质层TSLP/protein值与凡士林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屋尘螨过敏原诱发后的AD患者角质层TSLP/protein值与凡士林对照组相比无增高。(3)TSLP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和真皮小血管上皮细胞表达,原液组小鼠上皮TSLP表达较对照组上皮TSLP表达增强。  结论:AD患者进行尘螨APT可诱发湿疹样反应,该阳性反应结果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伴发气道过敏症状以及皮肤干燥程度无相关性,也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gE无相关性。伴有气道过敏的AD患者粉尘螨SPT阳性率明显大于不伴气道过敏的AD患者,并且SPT与sIg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尘螨过敏原经皮诱发AD患者湿疹样皮损处角质层内TSLP表达无明显增高。尘螨过敏原经皮致敏BALB/c小鼠诱发湿疹样皮损处表皮内TSLP表达增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和化学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经C尿素呼气实验和病理切片证实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病人给予三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