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Ⅰ:本研究通过复制Wistar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模型,观察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水平,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时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NO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情况,以及应用左旋精氨酸(L-Arg)后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的治疗效果。Ⅱ:通过观察L-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D—乳酸水平的影响;比较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和非腹腔感染患者的血清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检出率,研究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和纳米细菌的致病机制,阐明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Ⅰ: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①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plus puncture,CLP)建立严重腹腔感染模型;②ARG组:于CLP术后腹腔注射盐酸精氨酸(300mg/kg.d)。术后24h采血,留取血清,经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及iNOS水平;术后24h采集回肠组织标本,经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光镜下进行小肠病理学观察,检测肠上皮损伤指数;石蜡切片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显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并计数各组的凋亡指数。Ⅱ:将2005年5月~2006年1月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n=20)和常规治疗组(n=20)。精氨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盐酸精氨酸0.3g/(kg·d)静脉滴注,连续5天。同时选择15例非腹腔感染人群作为血纳米细菌检测对照。两组腹腔感染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四天采集静脉血,分析和检测:①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②SIR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③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④血纳米细菌的培养、茜素红染色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计算血纳米细菌阳性率。所有数据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0.0版(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严重腹腔感染大鼠模型:①术后CLP组和ARG组大鼠血清NO水平分别为:(87.2±16.7umol/L vs 79.9±18.0umol/L,t=0.881,P=0.391),两组大鼠血清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②术后两组大鼠血清iNOS水平分别为:(44.4±6.6U/L vs 30.6±7.4U/L,t=4.157,P=0.001),CLP组血清iNOS水平显著高于ARG组。③CLP组及ARG组术后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表现为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充血;黏膜层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可见肠黏膜上皮脱落;少数可见出血与溃疡;浆膜层可见炎性渗出;测量两组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其分别为(4.18±0.38 vs 3.62±0.49,t=2.673,P=0.017),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显著减轻。④术后两组大鼠小肠标本均可见肠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细胞胞核为棕褐色,呈固缩、断片状,主要位于绒毛顶部,部分位于隐窝,检测两组标本凋亡指数分别为:(14.94±1.83 vs 12.64±2.20,t=2.414,P=0.028),CLP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较ARG组显著升高。Ⅱ、严重腹腔感染患者:①患者一般资料:精氨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36.55±17.55 vs 37.45±9.54,t=0.201,P=0.842)、性别构成比(x~2=0.114,P=0.736)、原发疾病构成比(x~2=0.210,P=0.995)无显著性差异。②临床指标:精氨酸治疗组和并常规治疗组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vs 15%,x~2=0.173,P=0.67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5±17.83dvs 13.75±17.10d,t=0.127,P=0.900),此二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③肠屏障功能指标: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0.33±0.11 kEu/L vs 0.18±0.10kEu/L,t=8.360,P<0.001)、常规治疗组(0.31±0.09 kEu/L vs 00.27±0.11kEu/L,t=3.457,P=0.003);血浆D-乳酸水平,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4.13±0.79mg/L vs 2.77±0.75mg/L,t=9.240,P<0.001),常规治疗组(4.20±0.71mg/L vs 3.50±0.79mg/L,t=5.376,P<0.001)。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20.677,P<0.001),血浆D-乳酸水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3.478,P=0.001),精氨酸治疗组水平较低。④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严重腹腔感染患者SIRS评分,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2.65±0.75 vs 0.85±0.99,t=13.077,P<0.001)、常规治疗组(2.40±0.68 vs 1.55±1.00,t=6.474,P<0.001)治疗后较入院时显著降低;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平均SIRS评分和常规治疗组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5.417,P<0.001),精氨酸治疗组水平较低;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血清CRP分别为(27.99±21.81mg/L vs 48.18±22.23mg/L,H=5.927,P=0.015)精氨酸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⑤血纳米细菌检测:纳米细菌经茜素红染色后阳性标本可见桔红色颗粒,扫描电镜观察:阳性标本可见纳米细菌呈球形,部分聚集呈链状,直径约80~500nm。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纳米细菌检出率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腹腔感染组65.2%vs对照组13.3%,x~2=9.886,P=0.002)。结论:Ⅰ:L-精氨酸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Ⅱ:严重腹腔感染可导致患者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L-精氨酸可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纳米细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肠道纳米细菌移位有关。
其他文献
涂料工业一直在寻求环保原料,其中铅铬颜料的替代随着环保法规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酸雨)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对有机颜料替代含铅着色体系的部分可能性和局限性
从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两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国外研究主要从概念界定、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四个方面整理,国内研究主要从内容与措施、具体模式与体系、资源基础观
超声诊断中为了观察更小和更细微的组织结构,通常要求提高超声工作频率和实现超声波束聚焦。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五环10MHz高频超声环阵换能器实现多点数字化聚焦,通过FPGA可编
南西及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是国内首次以非对称斜拉桥结构形式跨越350 km/h武广运营高速铁路,由于该桥具有其独特的非对称性,转体长度为(112+84) m,因此如何确保转体平衡为整
<正> 近年来,吴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开发民资、大力引进外资、深化企业改制,非公经济组织迅猛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到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在老年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冠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基础上
2011年4月2日,以培植“设计意识”为目的的儿童设计启蒙电视节目——《啊!设计》,在日本NHK电视台正式推出,节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大量的观众和一致好评,至今已经更新至136集,
本文主要研究了日本花柏人工林木材晚材率、解剖特征(管胞形态、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的径向与轴向变异规律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日本花柏木材幼龄期做了深入的研究。研
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政策措施,既能促进经济效率又能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大中央财政支农力度,注重地区均衡
近年来,我国科技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逐渐成为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科技中小企业也暴露出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