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柴三萜类成分及其主要药效学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其茎、叶、根皮及花蜜作为民间药常被用于治疗感冒、疼痛、炎症和保肝等。鹅掌柴的茎和叶是福建省特色中药“七叶莲片”和“七叶莲注射液”的药材基源,但是目前对鹅掌柴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基础研究还很缺乏。另一方面,随着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不仅使野生鹅掌柴资源过度开釆,而且有其它非鹅掌柴来源的药材混入市场,导致药材品质不一,急需建立能客观反映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药材质量可控。因此,为深入探索
其他文献
胞内菌的治疗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难题之一。如结核分枝杆菌、沙门伤寒菌、嗜肺军团菌等胞内菌,它们通常寄生在人体吞噬细胞内,往往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当这些病菌侵染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但吞噬细胞不能像裂解大肠杆菌等非胞内菌那样将其杀死。例如胞内菌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已演化出了逃逸吞噬细胞裂解的机制,它通过阻止其所在吞噬泡的酸化进程,来阻止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合。这样结核分枝杆菌就能长期寄生在胞内,并在
单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多酚类植物次生代谢物,通过影响动物的摄食中枢和奖赏中枢从而改变动物的摄食行为。但单宁酸味觉信息是否通过传统味觉通路到达摄食和奖赏中枢以及单宁酸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作为一种新颖的聚合反应方法,它能实现“活性”/可控聚合,使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可控,合成出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产物,该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