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2月8日注定是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也许这一天将成为国内乃至全球PC市场格局的分水岭。当天上午,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并购IBM公司全球PC业务部门。至此,关于联想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一事算是尘埃落定,然而对于国内乃至全球PC市场格局而言,这出戏才刚刚拉开帷幕。而这出戏的主角无疑是联想,其对IBM公司PC业务并购的成败直接关乎全球PC市场格局的走向。一、研究目的企业并购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如果并购做得好,就会促进企业的加速发展,但是如果做得不好,它对企业来讲可能会是一个灾难,使得这个企业走向失败。因此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对并购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应该怎样去评价并购类案件的成败得失,又怎样针对个案做出客观分析和思考呢?这就是本文写作目的所在。二、主要研究内容文章以2004年12月联想集团跨国并购IBMPC为主线,在阐述跨国并购和整合的相关理论时,深入分析了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动因、过程,以及本次跨国并购的意义,并且对联想跨国并购后的整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力求运用相关知识,对我国跨国并购的提出一些建议。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内容等。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对并购及整合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尽力体现自己的一定特色,采取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力图增加整篇文章说服力。第二章文献综述。从国内和国外两大方面阐述了跨国并购的研究现状。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并购的效果和并购后的整合两大部分。因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起步较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国内专家学者已公开出版的企业并购方面的论著和相关文献中,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不多。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拓展,许多专家学者已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随之而来的是相关文献的显著增加。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跨国并购动因、融资方式、并购整合以及战略研究等几个方面。第三章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之路。先是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包括跨国并购的概念、分类和动因,为对联想跨国并购进一步分析做必要的铺垫。然后分析了并购双方的背景:一个是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蓝色巨人”IBM,他们是如何走在一起的呢?这一部分将会给出详细解答。文章接着总结了联想并购IBM的动因。联想通过这次跨国并购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调整战略,回归主业。近几年来,联想的多元化战略让联想频频受挫。2003年,联想高层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进行战略调整,由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专注于PC业务并向国际化发展。第二,获取先进核心技术。联想的这次并购包括全球笔记本电脑的“名片”、IBM核心技术“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心,这让联想烙上了高端技术的印记。第三,扩展海外业务,获取世界一流品牌。联想此次收购能够获得著名的IBM Think品牌,特别是ThinkPad这一笔记本电脑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魅力几乎无人能挡,联想将从原来的“厂牌”大名鼎鼎、产品品牌有名不扬的阶段过渡到真正的品牌竞争阶段。接下来,文章主要分析了这次并购的过程,包括聘请国际级的中介机构参与并购谈判,进行公关游说、规避政治化责问,以非财务标准为角度对IBM进行价值评估,选择灵活的支付方式,“曲线并购”台湾IBMPC事业部。并购中的每一步无不显示了联想高超的并购技术。最后,根据对这次跨国并购的分析总结了并购的结果和意义。通过并购,联想获得了IBMPC的技术中心,使联想在PC技术领域得到了一个飞跃,提高了市场份额,大大加强了联想在PC行业的竞争力,对联想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另外,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而言也具有深远意义。第四章联想并购后的整合。先阐述了有关并购整合的主要理论,包括整合的概念,整合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联想跨国并购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联想通过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实现国际化的举措,如何解决资金缺口?不可否认,新联想必然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在联想完成收购的初期,那么联想如何保留住他们最看中的客户呢?如何管理IBM的员工,对联想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五年内,联想借助IBM品牌可以大幅提高其全球销售额,跻身全球个人电脑销售前三名。但在五年后将失去IBM品牌,留给联想的Think商标具有多少价值呢?最后,联想的这次跨国并购在文化整合上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只是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及冲突,还包括国家文化的差异与冲突,那么他们又如何应对呢?接着,针对联想整合面临的各种问题,笔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联想的整合措施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如:吸引战略投资化解财务危机;多种营销方式保留IBM的高端品牌形象;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竞争力;销售团队迅速跟进留住核心客户;在妥协、促进中进行文化整合等。在这一章的最后,文章以事实说话,分析了联想集团的整合效果。盈利与否是最直观的效果表现:2005-2006财年第四季度联想国际业务顺利实现盈利,营业额和销量增长迅速;在品牌推广方面,联想首次向海外市场推出自有品牌,自主品牌创新成果显著;吸收Think之后的联想以先进技术打造新联想核心竞争力,使联想一跃成为PC制造商中的技术领先者。第五章启示。这一章是全文的总结,以联想集团为鉴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既有并购过程中表现出的技巧,又有并购后整合的得力措施,许多都是我国企业以后跨国并购值得借鉴的地方。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会在更多的地方看到中国公司的标志和鲜艳的五星红旗。虽然跨国并购是国际化的一条捷径,但它却不是一条坦途,所以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三、主要贡献1.选题方向较新。正如文章中文献综述所讲,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是,因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起步较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国内专家学者已公开出版的企业并购方面的论著和相关文献中,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跨国并购动因、融资方式、文化整合、战略等理论方面,以跨国并购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和文献相对更少。而本文直接以联想集团的整个跨国并购的过程及并购后整合为主线,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2.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评价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由于联想的这次跨国并购是跨国并购史上少有的“蛇吞象”的之作,所以业界对此次并购反应不一,但是却以“不看好”居多。笔者认为,这次并购是一个西方资本主义标志性的公司和一个部分为中国政府所拥有的公司联姻,无论最后成败与否,联想跨国并购IBM都将是跨国并购史上的经典案例,这其中都有让中国企业乃至国外企业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抱着这样的态度,作者主要提取了这次跨国并购的成功之处以供大家学习和讨论。
其他文献
论文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着手,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审计软件综合评价系统。审计软件综合评价系统是由审计软件专业使用者对现
当代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进入了全面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审计风险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重要方面。随着现代审计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越来越高,审计风险的存在,
一、选题背景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日渐取代了过去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态,成为主导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
弹性波阻抗反演是一种结合了常规声阻抗反演和叠前AVO反演的地震反演技术。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模型进行试算,分析比较了Connolly,Whitcombe等和Verwest等提出的三种弹性波阻抗
国外学者对会计监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采用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在基本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财务舞弊案,使得原有的会计监管理
早在2003年,成都市就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而在这项改革中,温江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在重庆市被中央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对外逐步放开,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同时由于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国内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国内银
中国的保险业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在保费高速增长、产品迅速更新的同时,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去甚远。国民的保险意识随着保险业几
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证。目前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过细、资源配置乏力、经费投入不足、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模式
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为防范和揭露错误与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