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代表着我国产业工人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实证调研为基础,重点研究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岭南文化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构建公共部门、企业、社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方有效沟通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体系。本文的章节构成如下:第一章: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文化生活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本文写作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笔者在结合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文化生活的范畴,同时介绍了本文重要的理论基础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权益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第三章:以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制度意义的文化生活、拟据意义的文化生活、主观意义的文化生活、结构意义的文化生活四个维度论述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以及政府和企业的文化供给状况。第四章:重点分析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岭南文化的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缺陷、政府职能缺失、社会氛围、自身经济地位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在总结珠三角地区公共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共部门、企业、社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个角度,探寻完善涵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调研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而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追求;从政府公共文化供给的视角来审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并希望通过完善涵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尝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如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岭南文化的适应性分析,因此具有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