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要保证国家经济持续良好运行,就需要大量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投身于经济领域;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经济类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中国的经济学科建设蒸蒸日上。
面对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高校教师教学的需要,各类经济学教材纷纷涌入市场。目前国内所用的经济学教材大致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国家引进的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第二类是这些原版教材的汉译本;第三类是国内学者依托西方原版教材编著的汉语教材。虽然教材各有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以西方原版教材为基础,毕竟现代的经济学理论源于西方。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由于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源于西方国家,因此,要想掌握好经济学原理的精髓,研读原版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国内也有大量的原版教材汉译本,但是由于译者本身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翻译过程中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信息流失,因此,学习译本的效果总与学习原版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原版教材的语言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原版教材是不可避免的会在理解方面产生一些困难。为了能使国内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经济学,对经济学自身语言特点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和有益了。
本篇论文以现代语料库研究方法为途径,通过对大量经济学教材语料语言的分析,试图寻找出经济学教材语言自身的一些特点,从而能为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经济学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通过对两本原版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的电子版进行语料分析,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上对经济学教材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词汇方面,本文对经济学教材用词的复杂程度,经济学术语的使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和词性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学教材的词汇并不复杂,术语所占比例不高但使用频率较高。经济学教材中的模糊限制语往往与数字搭配,情态动词是经济学教材最常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词性分布方面,名词所占比例最高。在句子层面上,经济学教材虽然大量使用复句,但句子整体上长度较短,结构不复杂,多使用形容词性从句和副词性从句。在篇章特点的分析上,本文采取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进行分析。分别从词汇,及物性和语态分析了概念功能在篇章中的实现;从语气方面分析了人际功能在篇章中的实现以及从主位方面分析了语篇功能在篇章中的实现。
这些分析结果对中国学生学习原版经济学教材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也有益于老师更有侧重的教授经济学。但是,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再加上对于本文分析的海量数据有大量的人工统计,因此本文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本文仍可以大致呈现经济学教材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