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高的杠杆率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引发针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再度思考,巴塞尔协议Ⅲ新资本监管框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并且引入杠杆率进行监管。本文探究了杠杆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本文先介绍了杠杆率定义,并将本文所研究的杠杆率界定为账面杠杆率、微观杠杆率、内生杠杆率,本文研究的杠杆率主要是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标。然后分析了杠杆率周期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关系。又结合巴塞尔资本协议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高的杠杆率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引发针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再度思考,巴塞尔协议Ⅲ新资本监管框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并且引入杠杆率进行监管。本文探究了杠杆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本文先介绍了杠杆率定义,并将本文所研究的杠杆率界定为账面杠杆率、微观杠杆率、内生杠杆率,本文研究的杠杆率主要是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标。然后分析了杠杆率周期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关系。又结合巴塞尔资本协议研究了杠杆率监管的发展过程。其次,本文分析了杠杆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将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的贷款行为用贷款总额增长速度、典型行业贷款与贷款结构来描述,本文阐述了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对其不同的影响。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我国2011年至2016年119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探究了杠杆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并与资本充足率相对比,结果显示:(1)在贷款总额增速方面,高杠杆率和高资本充足率促进银行贷款规模增速增加。(2)在典型行业贷款方面,商业银行杠杆率与房地产业贷款增速正相关,但与制造业贷款增速负相关,而资本充足率与房地产业贷款增速负相关,与制造业贷款增速正相关。(3)在贷款结构方面,杠杆率约束使风险较低的担保贷款资产向风险较高的信用贷款转移,而资本充足率约束使贷款资产从由风险较高的信用贷款向风险较低的担保贷款资产转移。最后,对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杠杆率监管的建议。
其他文献
企业和管理层出于各种动机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活动对利润进行调节,盈余信息作为影响企业价值与股价的重要因素,其变动很可能导致企业权益成本的变化。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运营绩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对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方向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权益成本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国有与民营性质作为我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企业性质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论文在理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卖方分析师评级与基金持股行为的文献,结合近年来国内卖方分析师行业的发展情况,以2011年-2016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卖方分析师一致评级与基金持股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分析师评级对基金持股作用的股票特征因素,从而通过基金持股行为分析了卖方分析师推荐评级的价值。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分析师评级与基金持股方向一致,分析师评级越高,
复杂网络理论可用来描述大多数含有相互作用的系统,这种描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关性,从拓扑角度研究金融市场中股价联动的统计性质,可对抑制风险在金融网络中的传播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文使用复杂网络模型对沪深指数二级行业分类下的274只成分股构建了相关性网络,分别采取了拓扑过滤法与阈值过滤法对网络中的冗余信息进行了剔除,而后通过对过滤所得子图的统
在金融研究中,波动率是衡量资产价格波动程度的重要变量。在投资组合、风险控制和期权定价等多个研究领域中,都需要预测波动率。因此,有效预测未来波动率是金融投资决策的前提。波动率预测的方法既可以用期权决定的隐含波动率预测,也可以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许多文献比较过二者之间的区别,隐含波动率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大多数模型预测方法是用历史波动率平滑来预测的。因此,隐含波动率有可能反映基于模型的预测无法反映的信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给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2015年存款利率浮动限制取消,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状况,对初期和现阶段的利率风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市场化程度最高,尤其是隔夜拆借利率变动最为频繁,能够迅速的反应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供求情况。因此本文选取Shibor隔夜拆借利率为原始数
信贷投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对融资作用意义重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过程中吸收闲散资金,进行资金配置及信贷投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而信贷投放能否有效推进的前提在于是否具备合理的信贷结构。因此,研究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针对信贷结构及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会在一定
投资者情绪是以主观角度来预测未来的股价变动走势,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因素中最大的主观因素,同时情绪也会对金融市场上资产的价格决定产生影响。因此,应当不断研究情绪在此过程中对市场波动中起的作用,这对于把握市场风险,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市场的稳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制度创新,融资融券交易的启动后,证券市场的波动出现高强度的震荡起落,由此人们对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由简单的柜台交易进化到今天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市场。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问题作为资本市场中的“毒瘤”却始终存在,并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衍生出的不同的类型。这一现象不仅给监管机构的侦查管理工作造成困难,更让广大投资者的权益受到损害。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二级市场有效联动,在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互动越发紧密的今天,有效遏制财务欺诈事件
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业杠杆经营的风险,引起了各个国家中央银行对于本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监管的反思。金融去杠杆成为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广泛议论的话题。巴塞尔委员会修改了原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杠杆率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中央银行与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拟定了更为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的监管标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融去
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创业板的中小上市企业和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又面临着不同的融资约束。国内现有文献偏重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研究而少有文献关注创业板企业的债务融资偏好。本文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688家企业为样本,使用企业2009-2017年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财务指标数据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对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引入资产可抵押性与融资约束